第7部分(第1/4 页)
范雎就问道:“大王,心情不好吗?”
秦王也不看他,眯着眼睛看着殿外的远处,继续挖鼻孔。挖了一回儿,掏出一个巨大的劳动果实。但秦昭襄王四下看看,到处都挺干净,只好把劳动果实先放回原位,这才冷冷地说道:“最能领兵打仗的白起死了,你大力举荐的郑安平投降,王稽通敌。内无良将,外多敌国。能不让人揪心吗?”
范雎听了这话,吓得汗流浃背,眉头跳个不停,一句话也接不上来。
燕国人蔡泽听说这件事,马上动身西入秦国。一到秦国,他就找人放话给范雎,“蔡泽可是栋梁之材。他要是一见到秦王,就必然能得到秦王的赏识,夺您的相位。”
范雎这些日子正因为秦王在殿上那番话心烦,一听此言,勃然大怒。马上叫人招蔡泽进见。蔡泽来了以后态度傲慢。范雎更加不爽,斥道,“你就是蔡泽?就是你要夺我相位的?来来你讲讲看,看你凭什么夺我的相位!” 。。
12。范雎丞相的头很痛(2)
蔡泽淡然一笑,“丞相,你是不是怕倒掉浪费,用毒牛奶洗头了?”
范雎一愣“没有啊?”
蔡泽,“我还以为你脑子也结石了。你向来不是脑子迟钝的人啊。所谓,日中天而后西斜,月盈满而后渐缺。四季有轮替,万物有兴衰。这个道理,你应该懂吧。”
范雎闻言浑身一震,如同醍醐灌顶。但还强辩道,“此话怎讲?”
蔡泽正色道,“你忘了商鞅的下场吗?商君的功劳比你大吧?先王对他的宠爱比大王对你的强吧?那商君的结局又是如何呢?现在,您仇也报了,恩也报了;荣华享了,高官也做了。人生的顶峰不过如此了吧。可是,您却丝毫不为下一步打算,难道坐等祸事临头吗?”
范雎听罢,心头一松,仰天长笑。他知道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了。
第二天,范雎一上朝就向秦王大力举荐蔡泽。秦王将信将疑地召见了蔡泽。一谈之下,发现蔡泽当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对他非常喜爱,当即赐了他客卿的地位。又过了几天,范雎借口有病辞去了丞相的职位。秦王此时正对蔡泽的治国主张格外欣赏,就让蔡泽接替范雎当了秦国的丞相。
最后,辞去相位的范雎病死家中,算是死得比较有体面,结局也还可以。
范雎一生成功之处很多,但败笔也很显眼。逼死白起,提拔郑安平、王稽就是他的两大败笔。对秦国来讲,逼死白起当然是大错。可对范雎个人来讲,逼死白起倒是他*中的胜利。只不过他运气不好,白起死了之后没有更好的将领可以顶替。
但重用郑安平和王稽确实有些愚蠢了。想报恩也不是这么报的。有些人你硬把他推上重要岗位,而他自己又力所不能及,这就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了。当了河东郡郡守的王稽权力大了后把持不住自己,因通敌获罪被杀。郑安平没有将才却让他当将军,要不是他投降够快,说不定也要身首异处。这样的报恩,反而是害人了。
所以,帮人也要因人而异。不是往高位上随便一放了事。让平凡人能平安地做好自己能做的事,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了。再多,对他们反而是负担。
除了用人不当,范雎的个性也颇遭历代学人、官家的诟病。司马迁用一句话来总结范雎的个性,“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一饭之德必偿,指他不忘郑安平、王稽。睚眦必报是针对他功成名就以后仍当众羞辱须贾、誓不放过魏齐而言。
其实,在下觉得范雎的个性倒蛮可爱的。算是个真性情的人。
有恩不忘当然算是个优点。总比那些把人民的养育之恩都忘了的贪官污吏强吧?只不过,范雎报恩的方法欠妥而已。
睚眦必报就更不是缺点。为什么要对那些害人者格外宽容呢?他们配吗?
后来仔细想想,也总算明白历代官家为什么总要把范雎的行为定性为“小气”,把宽宏大量、以德报怨当成美德。
因为那些当权派大都在榨取民脂民膏,鱼肉百姓,欺压良善。他们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丧尽天良,也知道自己民愤极大,也担心万一哪天改朝换代,原来的受压迫者翻身做了主人,一旦人家追究起来,自己不就很惨了吗?所以,他们就多了个心眼,或者是潜意识在作祟,开始整日里对百姓们洗脑,天天鼓吹以德报怨,宽以待人。这样,就算万一变天了,那些百姓既然已经把以德报怨当成美德了,自然就会放自己一马,留自己一条生路。
可惜,代代都有明白人。孔夫子早就说过,要“以直报怨,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