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半个多时辰,才行追上。到家问他,说口风甚紧,没有问出,后来又走出了好大一会才回。有人问他,说是出恭,见月色甚佳,耽玩些时。走时匆忙,大家衣物均未取出。他夜里曾背人向别的同门凑借了二十两银子,说明早托人与他老兄送去,托做些衣服穿。尤嘉走前,就无人再见他了。此时因师父有命,明早有事,各自安歇,好些人俱知要下尤嘉的手,谁也不曾留意到他。
途中和尤嘉问答,被凶僧听去,后又跟来,恰值金健外出,被他收伏了去,也未可知。如今众徒已然给资遣散,只有曹豹坚持相随,死不分手,现护眷口在前途相待。尤嘉尸首,也念在师徒一场,就地埋葬。特来送还包裹,并请指点迷途。
隐君交他一封柬帖,命其日后开看,随问洞中地道。钱应泰道:“我也是到此方知。
平日藏的金资,早已运去多半,昨晚分散的便是,洞中所存尚有万金上下。这地道共是三条,内中一条原本没有。去年忽然地陷,先用大石盖上,渐渐堆了一座假山。据我观察,恐还有路通到远处,不曾发现呢。”隐君便令他同往指点,果在后洞发现许多秘奥所在,将藏金全部取出。隐君令他随意取携,并将遗存衣物取走。钱应泰道:“我此时全家不过四五口人,已有不少资财,后半生尽可温饱,多取无用。就烦萧老前辈代为施舍,稍减我平生罪孽吧。”隐君见他一物不取,知他不好意思,便不再勉强。钱应泰殷殷请教了些话,隐君道:“钱兄昨日小挫,便自放下屠刀,可谓大彻大悟。按说本乡隐居,原也无妨,只是门下徒弟太多,良莠不齐,借此一举,离开他们,将来要免去许多烦恼纠缠,倒也甚好。”随说随命周鼎上前拜见道:“昨日来时,无心中救得此子。因见他资质甚好,小小年纪,有志好强。老朽世外衰年,已有多年不再收徒,一见心喜,定是前缘。现将携他同往黄山授业。他家人远在兰溪,尚还不知此事,难免忧急。钱兄此行,正好取道于此,我致他父兄一函,就烦便中一绕,代为送去吧。此子生具异相,面黑如漆,自颈以下,皮白如王,钱兄不妨认清他的面貌,他年相见,就不难认出了。”
钱应泰虽已觉悟前非,但他一日夜间连遭险难,把平日那大名头声势闹得瓦解星分,终是难免懊丧。心又惦念着前途的妻子,匆匆接过书信,看了周鼎一眼,并没体会到隐君语有深意。见话说完,起身告辞。反是周鼎,听师父一说,对他留神看了又看。隐君料他无颜再在当地逗留,急欲他往,也不再挽留。钱应泰又和狄、苏、申三人一一作别而去。走后,隐君叹道:“此人平生,只是胸有城府,忌妒心重,每年虽也做一两次绿林生涯,并不轻易杀人。所劫都是些该当遭报的贪官污吏,此外并无大恶。仗着行事不轻树敌,胸有成竹,交游更广,在江南亭了多年盛名。不想近年所收门徒大滥,往往狐假虎威,横行霸道,他又爱护犊,才有今日这场惨败。看他昨晚今朝行径,倒也不失英雄本色,只是面上晦气犹重。适占卦象,我素来与人为善,他既求我指点迷途,说不得只好烦老贤侄暗中前往,助他一臂的了。”苏同便问地点时刻。
隐君道:“照我卦象揣测,此事也由蜗皇至宝而起,仍有内贼。错在他遣散门徒之时,碍于脸面,没有明说昨夜实情。门徒均未见过凶僧,本就不肯深信,见尤嘉不归,师父又忽然遣散徒众,携家远遁,难免有人恨他薄情,在外张扬。恰被那另一寻宝能人听去,以为此宝尚在他手,向他硬讨。他虽败于凶僧之手,毕竟也算是个成了名的人物,怎肯平白受人欺凌?两下话不投机,争端即起,他又决非那人对手。我如亲往,事可立解,但我又决不愿与那人相见。难得老贤侄在此,正好相烦代劳一行了。事情发作,必在未抵兰溪以前,他带有家眷和行囊箱筐,为避人迹,必走小路,不能走快。你昨晚未睡,此时可去安歇,到了黄昏日落,吃罢夜饭,再行起身。照你脚程,大约三更前往,到了天目溪,他必在镇上客店之中住宿,等候明早雇船,改走水路。那镇上人烟稠密,为附近各县入江孔道,他那对头就在店中,也不下手,必定沿江尾随,到了江宽地旷,无人之处,不是借载为名,便是飞越江面,上船拜望。你可假作盗宝之人,先到店中故意窥探,使那对头看出。他本拿不准此事真假,乐得有人给他做试金石,好坐山观虎斗,于中取利。次早必让你在前尾随,他却跟定了你。到了适当地方,你只做不知,先他上前借载。你有多大本领,不妨都使。钱应泰此时已见过我的束帖,见你到来,自然心照,你只照真的一样,和他硬要。他有了落场,便可惜题发挥,照我柬帖行事,无须和来人对面相争,化险为夷了。你再和他化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