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有真才实学者寥寥。
屯田肃贼、兴修水利这些都是内政治理的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安定的地方,可以让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安居乐业,携家来投,并为了这个理想而为我效命,但这些对有志于附明主以济世的贤才来说,豫章、荆南实在太偏离政治中心的争斗了,没有可参考的价值。
建安元年十月秋,曹操破杨奉、韩暹于高陵,迎銮驾移于许都,自此奉汉家名号令天下,威震四方,遂盖造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修城郭府库,并自领镇东将军,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候,荀或为侍中尚书令,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余者众人皆各封官,趋官相投者众。
袁绍在夺了韩腹的冀州后,与公孙瓒在磐河、界桥几番大战,渐夺其地,帐下谋士中田丰、沮授、逢纪、许攸等皆一时之俊秀,鞠义、颜良、审配等有斩将搴旗之能,坐拥北方之冀、幽、并诸州,带甲数十万,势极河北。
再往后者,如徐州之吕布、刘备,荆襄之刘表,江东之孙策,或淮南之袁术,与我相比,所占之地、兵将钱粮充盈也只在其上不在下,换作是我的话,要投也先往这些人处去。
要想引起朝廷、有识之士大夫的重视,一味在长江以南展是不行的,荆襄八郡有刘表这位汉室宗亲镇守着,表为八俊之,清流赋诗深得民望,经过长沙这一次较量后,我知道荆襄不是我的突破口,若不乘着这回小胜的机会和解,再强行与之战难免会背上汉贼的骂名。而江东的孙策帐下周瑜、张绍、韩当、黄盖、朱治皆猛将良臣,在扫荡严白虎、王朗势力后,扬州之地除豫章外,皆为其所有,势力渐固。
观今之时势,对我而言,在稳定了豫章的后方后,伺机向北扩张势力当为必然之举,淮南兵多粮广,若夺一地据之即可补豫章之缺,或为北进中原之前哨,袁术虽拥甲兵二十余万,但倒行逆施,残暴无仁,违天象擅称帝位,忠汉之士必唾之,其外强中干不足为虑。
如何在袁术的这块大蛋糕上切下属于我的一部分是下一步要考虑的要问题,与这一点相比,荡平山寇虽然迫切,但重要性倒在其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我仰望苍穹,看日月之轮回,感草木之枯荣,一时心潮起伏,百念交集,在乱世的征途上,我奋力的前行着,永不放弃心中不灭的理想——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人断肠。”一声忧郁低沉的长叹打断了我的暇想,我皱了一下眉,虽然我也很喜欢曹操这去岁年底在征讨宛城张绣时作的《蒿里行》,但在此时此刻我美好的心情却都被这诗中描绘的惨景给破坏了。
叹息的这人是一个年轻的书生,他就站在桓阶的下,看衣着打扮象是书佐的身份,我沉着脸,慢慢的走到他近前,盯着他一字一句的问道:“汝为何人,又因何而叹?”
那书生在我的逼视下眼神有些慌乱,不过很快镇定了下来,道:“吾乃桓太守府书佐何宗,适才所叹非为其它,乃为荆南之百姓而嘘嘘叹息,自黄巾离乱以来,欲逞野心者以吊民伐罪为号举兵,因战而死者万千计,流离失散者更众,如此互戳相残,甚不可叹之至。《诗经》有云:宜民宜人,受禄于天。故为主者,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
何宗这番话感悟的是百姓因战乱而困苦,自建安元年秋至二年夏,荆南三郡战火连绵,长沙更因刘表两番攻城而百姓迁家避乱,蒿草长于荒野,何宗是长沙郡人,是看到了战争带来的种种惨状后才如此说的,其观点却不免迂腐,这些话要是在一年前说与我听,我会生出一点同情心来,而现在的我心志逾坚。
纷飞的战火已然证明,汉室倾落天下诸候争霸这本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能以牺牲小部分的利益来换取更大的胜利,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和平安宁,是值得的。
但是,我的这番心思又有几人能够知道,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若为君故,沉吟至今,行大事者安可瞻前顾后,犹豫不断。
“今日就游到此时,诸位将军请回吧!”我淡淡的说道,声音中听不出是喜是悲,何宗的神情有些悻悻,张口欲言却被一旁的桓阶阻住了。
“适才在城门口遇上子扬,他身旁还带了两个人,其中一人容貌瘦弱,身材短小,我识得是山阳高平人王粲,我闻刘表待此人如上宾,便疑之,待问往何处去,子扬答往城中酒楼畅饮去!”桓阶道。
前些日,我遣刘晔往襄阳再说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