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部分(第1/4 页)
这期间,杜伏威不知道,杨勇保持了最大的克制,众将纷纷要求攻城,最后连军师徐茂公也不淡定了,认为杜伏威宁愿战死也不会投降,杨勇也同意了攻城,但每天城中都有吴军的兵将来投,而且越来越多,又让杨勇坚定了自己的看法,终于等到了杜伏威投降这一天。
等杨勇的大队人马开进城一看,庐州城惨透了,饿殍遍地,难民哀号连天,那些跪倒请降的吴军将士也都是一副病态,简直是惨不忍睹。
杨勇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抚恤民众,赈济灾民,为他们分发粮食和衣物,修补民房,帮他们生火取暖做饭等。
一时间,庐州城太热闹了,老百姓万人空巷,手里提着粮食和衣物,都不愿意离去,围着杨勇感激得涕泪横流,都跪倒山呼:“杨勇万岁”“义勇王万岁,义军万岁”喊声惊天动地。
看到这样的镜头,杨勇很有成就感,还歉疚地讲了几句话,说自己来晚了,让乡亲们受苦了,等等,讲着讲着杨勇的同情心触发了泪神经,有些讲不下去了。
几乎是与此同时,庐州城另一处地方,杨勇的将士正在收编这些吴军的俘虏,首先当然发放粮饷和棉衣。解决了他们的温饱问题之后,再进行整编,并为他们反复讲义军的政策和纪律。
杜伏威领着文武群臣跪在街头,杨勇的所作所为他们看在眼里,听在耳朵里,震撼和感动在心里。特别是杜伏威这下心服口服,心里一直回荡着这一样话:“看来某完全错了,义勇王真乃有道的明君,某不如之万一也”
此时他的龙冠也摘了,滚龙袍也脱了,天子剑取下来了,和玉印放在一起,都摆在他的前面。他跪得端端正正,和手下的文武群臣一样在寒风中等候着杨勇来决定他们最后的命运,不过他们知道,怕是凶多吉少了,特别是杜伏威这样想着。
因为杨勇早就苦劝过他,给过他机会,而他不识时务,一直拖到现在,杨勇能饶得了他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他死了也认命了,但心里仍然却佩服杨勇。
不过令杜伏威和他的文武群臣没想的是,杨勇没有食言,这些人一个也没杀,都有任用,当场封杜伏威为军中议承,像当于后世的参谋长。
这些人包括杜伏威在内当场感动得痛哭流涕,他没想到杨勇没杀他们,还会留用他们,简直跟做梦一样,跪倒在地一直磕响头,有的额头都出血了,至此,杜伏威等人算是诚心诚意地投降了杨勇。
563。第563章丹阳城长发道献计
这是杨勇最满意的结果,虽然等了这么长时间,但几乎是兵不血刃取下了庐州,杨勇的军队一下子就增加了十万,而且杜伏威投降了,吴国就算完了,被杨勇的义军吞并了,这无疑是个史所罕见的大胜仗。
虽然城中的老百姓吃了不少苦,还死亡了不少,但与强攻庐州相比,这样的代价是微不足道的,省去多少麻烦呀,挽救了多少无辜的生命呀,老百姓免受刀兵之苦,这是个万古流芳的圣事呀。
不过,兵困庐州这三个月来,可把大将张公瑾给忙坏了。因为他一面要和大将公冶长镇守濠州,一面又要负责杨勇这十几万人马的粮草供给问题,可谓是千重担在身,此次功劳最大。
因此,在这次登记功册时,杨勇让人给张公瑾记了头功,封赏得也最重。
封赏完有功的将士之后,正是新年,杨勇传令在庐州杀牛宰羊,犒赏三军,全军大肆祝贺了五天。
祝贺期间,杜伏威施礼道:“王爷,承蒙您的赏识和抬爱,属下受宠若惊。然寸功未立,戴罪之身却居此要职,属下深感惶恐不安。王爷如果信得过属下,属下愿意签署一些命令,让其余的吴军将士全部来降。”
杨勇闻言大喜,这是他正想说的,因为吴军还有很多城池,还没到义军手中,杜伏威一降,群龙无首,也跟着来降多好的事呀。杨勇和徐茂公费了这么大事让杜伏威投降,最大的价值也在于此呀,因此杨勇慨然应允,免得夜长梦多,迟则生变。
杜伏威领命后,立即行动起来,提笔很认真的写起了亲笔信,第一封信当然是写给丹阳的王雄,然后有写给历阳的,有写给高邮的,有写给滁水的,还有写给扬州的,等等,最后,杜伏威甚至还给昔日的好朋友辅公祏也写了一封,劝他不计前嫌,与自己共保贤主杨勇,这实在是个千古难遇的明君。他甚至在信中断言,将来一统天下者,非杨勇莫属。
总之凡是其余吴国的大州郡的一把都给写了信,命令他们见信后立即率众前来投降。杜伏威写得很认真,也很辛苦,一连写了两天两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