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1/4 页)
反攻,就这样双方进入战略对峙局面。
一个月后,苏定方伤势痊愈,杨勇把他和李靖请到帐中商议军情。
李靖道:“王爷,虽然唐军的铁臂合围战略没有得逞,但眼前的形势仍然是敌强我弱,要想打败唐军,只有等待战机,这个战机就在徐军师那路人马身上。因为唐军的大部分人马都被吸引到了山东战场,并州一带必然空虚。徐军师突破潼关防线,渡过黄河之日,就是我军反攻之时。到那时,唐军必败。”
苏定方点头赞同,杨勇采纳了李靖的建议,给徐茂公写了封亲笔信,把山东的战况详细告诉了徐茂公,让他们尽快设法渡过黄河,兵进山西。信写好后,为了稳妥起见,杨勇让苏定方亲赴潼关,把信交给徐茂公,并让苏定方留在潼关战场,助徐茂公一臂之力。
苏定方领命后,把信带好,挑了几十名亲随,离开临邑打马如飞奔潼关方向而来。
镜头暂时转到潼关战场。这些天,也急坏了军师徐茂公,无论他怎么骂阵,刘文静和李神通拒守就是不出战,李建成和柴绍带走了一半人马,他二人深知李渊的战略计划,凭潼关之险,守住坚城,不救有功但求无过。他们以不变应万变,采取一个“守”字,义军来攻他们就严防死守,就这样,双方一直处于对峙状态。
徐茂公诱敌几次,也失败了,强攻又拿不下潼关,正着急的时候,苏定方到了。徐茂公把苏定方接入营中,寒喧已毕,徐茂公问及山东的战事,苏定方简单介绍之后把杨勇的书信承上了。
徐茂公接过来仔细看完之后,和苏定方商议,最后二人决定暂且放弃潼关,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图取山西。
很快,十万义军从潼关一带撤退了,然后二人分兵两路,让苏定方带大将丁天庆引精兵两万退守渭南,这路人马牵扯住潼关的唐军,防止他们趁机西进。
徐茂公带着单雄信和侯君集引精兵八万沿黄而下,绕到河内今河南济源一带强渡黄河,挥兵攻占了长平郡今山西晋城一带,然后北上,短短半个月内,连克上党、陵川、壶关和潞州等十多个州县,由于大唐内部空虚,各州郡缺兵少将,因此,徐茂公这路人马以摧枯拉朽之势,大军直逼晋中。
各地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了大唐的京师并州,现在李渊亲征山东,并州由李渊的亲家柴慎全权负责,此时柴慎官拜巨鹿郡王,光禄大夫。
柴慎与众官员商议之后,一面向李渊奏报,一面赶紧调集兵马拒敌,可是现在大唐的兵马能征惯战的大将都在山东战场,各州郡无有兵将可调。最后调来一些碌碌之辈引几万唐军,与徐茂公的人马对阵,但是唐军一触即溃,根本就是螳臂挡车。结果,晋中也落入义军之手,并州再度告急。
柴慎没有办法,只得把潼关的兵将调回。刘文静和李神通只得放弃了潼关,回兵去解并州这危。他们留下五千人马驻守潼关也算是断后,带着近十万大军撤离了潼关。
他们刚渡过黄河没两天,苏定方带着两万大军便攻下了潼关,随后也渡过黄河,追击刘文静和李神通的人马,刘、李二将无心恋战,边战边退,最后在吕梁山一带遭到徐茂公的伏击,苏定方带人随后夹击,刘文静和李神通被杀得大败,等他们杀出重围时,身边只剩下四万人马,狼狈退守文水。
柴慎只得向再次向李渊告急,此时的李渊早就不淡定了,令李世民断后,下达令三路人马全线撤退的命令。
杨勇和李靖得报后大喜,义军反攻的时机到了
第497章七十二美爬城(上)
李世民作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耐性也非同寻常,更不会因为一两次败仗和一点逆境而前功尽弃,他现在正在等待战机,一个多月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为了战机他甚至可以等上几年,他有猎人的耐性。
因为他的智囊之一房玄龄,已经到江南游说杜伏威和萧铣去了,李世民准备联合杜萧两家,共同对付杨勇。因为这两大军阀割据势力已经占据了江淮流域和长江中游的江南大部分地区,手下都有几十万精兵,实力相当雄厚。
可是房玄龄还没回来,李渊的旨意到了,徐茂公的人马抢渡黄河,刘文静和李神通大败而回,义军攻城掠地,势如破竹,逼近并州,三路人马必须火速回兵解京师之危,并让他做好断后事宜,防止义军随后追杀。
这一下把李世民的战略部署又给打乱了,他等的是江南的两大豪强哪怕有一家愿意跟他联手出兵,义军必然首尾难顾,他看得清清楚楚,杨勇现在是在这里强撑着,无论是杜伏威出兵进攻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