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房东一家的故事(第1/2 页)
在那个偏远的山村,房东大爷柴家的故事,如同一部厚重的乡土史诗,记录着一家人的艰辛与坚韧。每当夜幕降临,炊烟从柴家的烟囱袅袅升起,伴随着柴火的噼啪声,是这个家庭最温馨的时刻。
柴大爷,一个朴实的农家汉子,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在村子里,他无论什么农活,如种地,上山砍柴,盖房子,都是一把好手。他有五个儿子,每个儿子都是他肩上的一份重担,也是他心中的一份希望。当黄昏时分,他总是坐在门槛上,抽着旱烟,望着远方的山峦,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盼。
“爹,今天晚上吃什么?”大儿子的声音打破了黄昏的宁静。
“有啥吃啥,别挑三拣四的。”柴大爷的声音沙哑而坚定。
还能吃什么?我看到的都是苞米面粗粮杂粮锅贴饼子。我有一次要一块饼子吃,真的很难咽下。妈妈不让我要他们家的吃的,说他们家孩子多,本来就不够吃的。
房东大娘,一个体弱多病的女人,她的粗脖根和哮喘让她的生活充满了艰辛。这种疾病在当时的东北山区是常见病,是由于缺碘和山区水质与寒冷造成的。但她总是默默地承受着,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家。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总是轻声咳嗽,却又生怕吵醒了熟睡的孩子们。
家里的生活一直很困难,几个大的哥哥挤在北炕,小的和大人挤在南炕。我印象中他们家只有两床被子,一铺炕上一床被子大家盖。这么多人口挤在一间屋内,空间显得更加狭小,但亲情却浓郁。每当夜晚,炕上总是传来孩子们的窃窃私语和笑声。
“妈,这件衣服我穿小了,给弟弟穿吧。”二儿子懂事地说。
“好孩子,真懂事。”大娘的声音里满是欣慰。
我们搬进这个村子后,妈妈看到他们的困境,便给了他们许多旧被褥和衣服。这份来自异乡的温情,让柴大爷一家人很感激。
“这被子真暖和,谢谢你们。”柴大爷感激地说。
“没什么,大家都是邻居,应该互相帮助。”妈妈微笑着回应。
柴大爷家的两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件,是柴大爷带着大孩子们,在深夜的煤油灯下编织。箩筐、簸箕等农家日常生活用品,在他们的手中逐渐成形。每当夜深人静,只有煤油灯下的影子在墙上摇曳。
“爹,你看我编的这个簸箕怎么样?”三儿子自豪地展示着他的作品。
“不错,有进步。”柴大爷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这些手工制品,不仅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每当天还没亮,柴大爷就背上这些编织品,悄悄离开村子,到很远的外县去卖。当时我们的村子管理的很严格,不允许私人买卖商品,说是资本主义的尾巴。紧邻的省,开放的早些,就只好偷偷的去临近的外省的县去卖,换回来的,不仅仅是一些粮食,更是一家人生活的保障。
后来我也和他们学会了编土篮子,手提筐等,呵呵。
“爹,你又要去卖东西了吗?”小儿子揉着眼睛问。
“嗯,爹要去换点粮食回来。”柴大爷轻声回答,然后轻轻地关上门,冒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走上了那条熟悉的山路,直到天黑才会回来。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这一天要走多少里路,也想象不出他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第二件事,是他家老大娶媳妇。娶回来的大嫂,一只眼睛失明,据说已经改嫁过七次。乡亲们议论说是为了换点嫁妆钱。她的到来,给这个家带来了一丝新的希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困扰。一次做早饭时,她不慎将抹布也做到了饭里,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开,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哎呀,这饭里怎么有抹布啊?”大娘惊讶地说。
“对不起,对不起,我不小心……”大嫂尴尬地低下了头。
这件事以后没过多久,老大和嫂子就离婚了。这件事,让柴大爷一家人感到了深深的无奈和悲哀。
“大哥,你没事吧?”我轻声问道。
“没事,只是心里有点难受。”老大叹了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失落。
我那时候是不能理解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
这两件事,虽然只是柴大爷家生活中的两个片段,但却深刻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活虽然艰难,但他们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希望的追求。他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希望,用自己的坚韧,书写着人生的篇章。
每当夕阳西下,柴大爷总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