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姬幸和能够序齿的皇子共有八位。皇长子毓禹,二十五岁,次子毓赜,二十四岁,太子毓成,二十三岁,四子毓民十六岁,五子毓皎十五岁,六子毓宁十岁,七子毓秀九岁,八子毓弘九岁及其它几个年纪更小的。不够十岁的这几个小皇子也极是身体结实很有希望活到序齿,皇帝很是看重,整日像看眼珠子一样看顾着几个幼子。
能论上爱蹦跶的,都是已经开府成年的,皇长子毓禹就是其中之一,生母是元熙帝追封的宣嫔。宣嫔以大臣举荐,由皇后选聘入宫,先为才人,生子后晋美人。元熙帝御极之前因病逝,元熙元年十二月追封为宣嫔。
宣嫔出身大世家穆氏的旁枝,以品德出众被选为皇子嫔御。毓禹常以亲戚为名亲近穆氏嫡支,他娶嫡妃时因穆氏无适龄的嫡女,只选取的超品勇毅公岳青山的嫡孙女岳傲雪。
岳夫人只有这么一个孙女,平日里也多番表示支持。只是可惜勇毅公数十年不再领兵打仗,如今在朝堂上也不过是荣养之姿。
元熙帝并不喜欢自己的长子,平日里也不分配差事给他,直接让他做个闲散郡王。毓禹十五岁便为郡王,直到如今也还是郡王,除了常例的食邑连个封号都没有。毓禹想起就郁闷,便选了一日下午,等待父皇处理完政务,便迫不及待地主动申请差事办办。
元熙帝知道长子的水平也没有刻意打击他,便对他说“那你就帮助你母后为你四弟挑选嫡妃与侧妃吧。”皇子大婚,首先选聘嫡妃一人、侧妃二人。
选出合适的人选后,由皇帝明诏天下,侧妃两人提前一年入侍然后娶嫡妃。
毓禹知道这是父皇在试探自己究竟有没有办事的能力。现在毕竟不是自己挑工作,而是工作挑自己的时候,毓禹思忖片刻便爽快地答应。
毓禹虽然是皇子,可是在华京的人脉可并不丰富,所以他出了宫就进了穆府,找到了尚未入仕的穆府嫡长子,刚刚年满二十岁的穆烨。穆烨对这也是一知半解,便提议寻母亲帮忙。
穆夫人耿氏同样出身大家,在贵妇圈中也有一定地位,一点不为难地答应帮忙。
不几日,耿氏就使人给毓禹提供给他一份十人的名单。其中三人为嫡女,备选嫡妃;七人为庶女,备选侧妃。大家嫡女除非入宫否则不为妾,毓禹也知道些个氏族间的潜规则。
这十人名单的庶女中就有上官紫裳和上官紫芋的名字。穆烨以为母亲知道自己钟情于上官紫竽,并没有想到她会将心上人的名字填进名单。
毓禹拿着这份名单赶紧入宫觐见皇后,皇后手中也有一份更全面的名单。那是华京所有年满六岁的嫡女和庶女名录。名录上面包含着这些女孩的父祖,生辰,才艺,品德等等的详细资料。其实皇后还真有几个十分钟意,可惜年纪太小,老四是肯定赶不上了。就像老大一样千挑万选也没有合适的,只能矬子里头拔大个选了一个岳傲雪。
最后娘俩敲定了个初选名单,并悄悄派人再次查探这些入选的女孩情况。
趁着查探的空档,毓禹又偷偷拿个名单跑到穆氏现任族长穆光华的面前左一口外祖公右一口老阁老的攀谈。
话里话外都是执晚辈礼请教的意味。毓禹的“谦虚亲和”让穆光华很受用,穆家有势力,无论将来支持哪位皇子都会多被看重几分。即便是选错皇子,新皇登基也不过是打压一番,传承千年以上的大氏族可不是那么容易断了根基的。
本着不能让毓禹白来一趟的想法,最后穆阁老还是很用心地查看了名单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还是韩家吧。韩家这几代都没出什么人物,他家的女儿身份够,又不用担心四殿下的外戚势力过于强盛,再加上因为近二年宫中新宠良嫔韩氏与淑妃交恶。四殿下若是娶了韩家女为嫡妃,大殿下至少可以坐山观虎斗一阵子。”
毓禹想来想去,到底是这个选择最得利,便暗自定下心思。
十数日后,皇后将调查结果递送给一直服侍自己的夏妈妈。夏妈妈仔细斟酌了一番,回禀“娘娘,四殿下的嫡妃人选韩氏和冼氏都合适。只是冼氏年纪到底低了些,也许配给六殿下更合适。毕竟冼氏今年也才十一岁。”
皇后摇了摇头,“老六身后有精明的惠妃不是好摆弄的,先放几年再说。老四如今也大了,将来也不见得会是个省心的,冼氏毕竟跟咱们沾亲带故容易掌握。”
“娘娘说得有理。”
“至于侧妃人选,上官家就出一个吧。那个上官紫裳瞧着比她同母妹妹稳重就她了。另外一个就选江氏的庶女江婉茹吧,省得送到陛下面前恶心人!”江婉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