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页)
第二天上午趁着李嫂子在,赵三郎才出门去街上找人给秦正带信。
没想到没两天老家就来人了,当时敲门声响起的时候秦英和赵三郎正在堂屋乘凉吃水果,两人刚开始以为是宋二嫂,可等了一会儿也不见人推门进来,秦英就估计不是宋二嫂,于是忙叫赵三郎去开门。
一会儿后,赵三郎才领着几个人进来,秦英看清来人,高兴的忙站起来,“嫂子和王大哥怎么来啦,外面热吧,快来坐,三郎快去给嫂子和王大哥倒水。”来的原来是张氏和王大郎。
等赵三郎出去了秦英才看到被他挡住的小牛,笑着对小牛招手,“小牛,快到婶子这来。”
“婶子。”小牛松开张氏的手,便冲秦英跑去。
秦英拉着小牛坐下,拿出手绢帮他擦擦他脸上的汗,问道:“热吧?”
小牛点点头,“嗯,今天外面太阳好大。”
“来,吃几块菠萝,一会儿就不热了。”秦英用竹签叉了两块菠萝递给小牛。
小牛好奇的接过去,看了半晌才喂进嘴里,狼吞虎咽的吃了一块后,开心的对秦英说道:“婶子,好好吃。”
“好吃就多吃几块,回去的时候拿两个回家吃。”
张氏和王大郎在秦英的对面坐下,张氏喝了几口赵三郎端来的凉水,缓了缓,觉得没有那么热了,才笑着对秦英说道:“听说你有了孩子,我们来看看,怎么样?还好吧?几个月了?也不知道给我们带个信,怎么,把我和你王大哥当外人啦?”
张氏是昨天去镇里赶集时搭老刘头的牛车,才听老刘头说起的,刚开始她还不相信,她都不知道的事情老刘头怎么会晓得,老刘头这才说是赵三郎找到他让给秦正带个信,张氏这才相信了。
张氏回家和王大郎一说,两人一合计便决定今天来顺应县看看秦英,顺便带着小牛在县城里逛逛。
秦英笑着回答道:“嫂子放心,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肚子里的娃儿乖得很,我和三郎想着等孩子生了再通知你们,也给你们一个惊喜,哪里是把你们当成外人了。”
“这还差不多。”说罢接过秦英递过来的菠萝放进嘴里嚼了嚼,对秦英说道:“这东西挺好吃的,你在哪里买的?一会儿我也去瞧瞧,要是便宜也买两个回去给你大叔大婶尝尝。”
“在小贩手里,不晓得现在还有没有的卖,我买了许多,走的时候拿几个回去就是了。”秦英最开始买菠萝的时候没想到一家人都喜欢吃这个菠萝,后来又碰上卖菠萝的小贩,便又跟宋二嫂一起买了许多回来。
张氏也不跟秦英客气,点点头,道:“好,那我就不客气了。”
“跟我们还客气什么,对了,嫂子和王大哥今天就不赶着回去了吧,留在这里多耍一天。”秦英看看院子里火辣辣的太阳,开口留客,这种天气去搭牛车受罪呀。
张氏今天来的路上被太阳晒得就有些不舒服,况且还带着小牛,所以也不想冒着大太阳去搭牛车,可等太阳落山了又没有回青山镇的牛车了,心里就想依了秦英的话在顺应县里多呆上一天,明天早上趁太阳还没有出来再回去,可她做不了主,于是拿眼去看王大郎。
王大郎想到来的路上婆娘娃儿遭的罪,也不矫情爽快的接受了秦英的好意,对秦英和赵三郎说道:“那就打扰三郎和弟妹了。”
秦英闻言一笑,说道:“方才嫂子还抱怨说我把你们当外人,王大哥这话可不也是把我和三郎当外人了吗。”
“好好,我以后不说这些见外的话了。”
第54章
王大郎一家能留下;最高兴的无疑是赵三郎;这不脸上立刻多了几分笑容,也不顾外面有多热,拉着王大郎;两个就去了后院;不知道要干什么。
秦英也不管他们;反正这两男人皮厚经晒着呢。
于是堂屋就只剩下了秦英和张氏还有小牛三个;秦英看着小牛;嘴上却问着张氏;“小牛上没有上私塾?”
说到这个;张氏高兴的回答道:“上呐,就在附近村子里的私塾,只是这两天私塾里的先生家里有事;让他们这几天不用去了。”
“小石头呢?他应该也上私塾了吧?”张氏记得秦英和赵三郎搬来顺应县就是为了小石头能进一个好的私塾。
秦英看着张氏说道:“去书院了,再过一两个时辰就要下学回来了,小石头要是知道小牛来了,不知道会高兴成啥样?!”
“你们刚搬走那会儿,小牛也是成天的念叨小石头,只要一想起来了就非要叫我和他爹带他来找小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