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锦州之战(第2/3 页)
尘太作,实心炮弹弹地之后带着惯性继续朝后面奔腾着,不少没有躲避的清兵被炮弹刮了一下,顿时哀嚎声遍野。守城的大炮永远比攻城的大炮厉害。
后面的清兵纷纷躲避,等着城上这一轮的炮弹打完后,在进攻。几个呼吸后,炮声停歇,清军指挥官,举起弯刀,大喊一声:“冲。”推着攻城车,扛着云梯的清兵,嗷嗷叫的向着城门方向冲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弓箭兵准备,放”祖大寿看着进入射程的清兵,大声的喊道。为什么不用火铳呢?因为某种原因的影响下,火铳质量很差,很容易炸膛,所以。。。
唰唰唰,漫天的箭雨,如乌云蔽日般射向了清兵,一些穿着简单皮甲的清兵纷纷到底,而那些穿着三层甲,只露出两个眼珠子的重步兵,却丝毫没影响,扛着梯子迈着小短腿,疯狂的向前涌动着,几个呼吸后,云梯被挂上城墙,便开始向上攀爬。这时,从城上,蜂拥而下的檑木和滚石,落在了正在攀爬的清兵头上,只见清兵不停落地的声音。城门口,带着重锤的攻城车,正在猛烈的撞击着城门,一下一下发出咚咚的,巨大声音。迎接他们的便是守城的利器,烧开了的粪水,一股带着巨臭的金汁,冒着烟从城门楼子上倾泻而下,大家都知道水是见缝就钻。把攻城车附近的金兵烫的嗷嗷直叫,专门用来对付重甲步兵,沾上滚烫的金汁,基本上就凉凉了,这个年代可没有阿莫西林。
前面的士兵倒下,后面的清兵继续前仆后继,直到天色擦黑,清兵丢下一地的尸体,才缓缓退去,这时的锦州城墙上,各种物资基本已经消耗殆尽,甚至一些城墙还出现了一些豁口。祖大寿让士兵们往豁口处泼水,东北冬天的天气,大家都知道,泼水成冰。
锦州总兵府里,祖大寿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发信求援,他还不知道关内的情况,他只知道清兵有一部分去刨长城去了,黄台吉只是为了拖住辽东军,才围困的锦州,可今天的情况不对啊,清兵发了疯似的,一直进攻,甚至城门都快被撞烂了,
这个时候总兵府一个卫兵来报:“祖将军,刚收到宁远传递的飞鸽传书,”说完,把一个小纸条递给了祖大寿。
祖大寿接过小纸条,慢慢的展开,“想要进关的鞑子,已经被撵出去了,关宁军不日将回转宁远。”
祖大寿重重的拍了一下椅子的扶手,大声笑着说:“好啊,你去给山海关传信,让督师派人来支援锦州,鞑子拼命了。”
接着下来几天,清兵的攻势一波高过一波,特别是多尔衮回转之后,加入了攻城序列,这让锦州城防的压力与日俱增。
祖大寿不停的询问着传令兵,宁远方向有没有援军到来,传令兵都是无奈的点点头,祖大寿叹了一口气,心想,那就只能硬扛着了,传令手下将官,拆房子,把木头和石块全部拆下来,运上城墙,夜晚的时候让人偷偷摸摸的去城门前,把炮弹捡回来,实心炮弹就是好,还能重复利用,让军械所加紧制造火药。
就这样,祖大寿在锦州抗了一个月,愣是让清兵连城墙边的毛都没有挨上。一个月后,祖大乐带着将近两万的关宁铁骑出现在杏山驿。离锦州不到六十里,黄台吉得知消息后,他知道,这一仗,他已经没有取胜的可能了,他想过围点打援,但是对面全是骑兵,情况不对,跑了就是。为了防止清兵被夹击的风险,再加上粮草也不多了,黄台吉撤军了,清兵耷拉着脑袋,跟在自己皇帝的背后缓缓向着盛京走去。
时间追溯到一个月前,因为鞑子叩关的原因,已经拟好旨的科举加科还没有发出去,卢象升因为自己家父去世,上了折子请求丁忧。这让朱由检大为恼火,没有办法,只能放卢象升回家乡,启用了卢象升的副将杨庭麟为天雄军主帅,驻守在西山大营。一个丁忧就是三年,三年能发生好多事了,零零六也不能违背这个传统。
因为这个缘故,趁着加科的圣旨还没有发出去,朱由检便让兵部加了一个武科,也就是武举,多招募一点人才出来。因为某部电视剧的原因,他想成立一个西山讲武堂,自己来担任校长。而这些武举人,将会是第一批的学生,当然打仗他是不会的。没关系,有人会打。
内阁收到皇帝的指示后,开始拟旨,武举放在科举之后举行。众位阁臣一听,算了,既然大家都要招人,那就多招点儿吧。内阁拟完旨,司礼监披红,皇帝盖印,然后迅速被抄录了很多份,分发到了两京十三省。
各地的学子看到州县公告栏里的圣旨,心中的想法各异,有一些自认为学富五车的,认为朝廷在打压儒家学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