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页)
信去叫回埋伏扑空的杀手,一边命令所有在镇上的司马家的人注意了。要是王家的人敢于闹事的话,可以毫不留情的还击。一切由他这个大家长在背后为他们担着。
再来镇里一场氏族大战将要爆发,王家虽然没有司马家财大气粗,但是他们在人数上占有绝大多数的优势。可司马家也不好对付,他们人人精干不说,手上的武器也很正规。要是真的打起来的话,两个家族的人估计都会死伤无数。这场大战也不会有谁家以完胜收场,就算胜利了也是付出沉重代价。更会将难得的安静彻底破坏掉,从此两家人将会视同水火。
第二十五回 会面一
秦泰出于礼貌,更是为了对司马英有一定地震慑作用,所以才叫小灵子“投帖”给司马英的。古代的时候,“投帖”是很讲究的事情,只有官员和富贵人家的读书人之间才流行。“投帖”人先要准备好一批“名帖”,相当于现代社会的个人“名片”。但是“名帖”和“名片”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名帖”像一本小册子,开头是空白的,后面也是空白的,只有中间写有“投帖”人的身份和名字。当要用“名帖”的时候,在这份“名帖”开头加上要拜访的人的名字和称呼,在结尾再说上几句礼貌的话就可以了。“投帖”的行为是早一步通知主人家,他们将要拜访。
按道理说,司马英不过是一个再来镇上的土财主,秦泰身为堂堂朝廷正式官员,司马英不来拜见秦泰,秦泰也不需要去拜访司马英。更加不需要秦泰“投帖”去约见司马英,这样做明显抬高了司马英的身份。可秦泰还是这么做了,因为秦泰隐隐约约地觉得司马英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
果然小灵子马上回来了,他不但没有送出“名帖”,更是拿回一封没有封口的信,交给秦泰要他马上看一看。
秦泰接过信,马上看了一遍,心里一阵苦笑和担心。自己的估计一点也不错,这个老狐狸真的不简单。
秦泰对一边的里正说:“我们不能乱闯司马家。你听说过司马英的事情吗?”
里正尴尬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平时大家都叫他什么老太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家真的很气派,历年来的这里知县都拜望过他。现任的知县更是他们司马家的人。这个知县按辈分排起来,应该叫司马英叔公。”
秦泰苦笑了一笑,说:“这封信是司马英写的。要我去他们家吃晚饭。”
里正和大家傻了眼,看来这个司马英早就有所打算了。
秦泰对大家说:“我们现在只有按兵不动,等我去了司马家,见过司马英再作打算。我估计司马英不敢对我怎么样,毕竟这里是镇上,又有这么多人知道我去司马家。司马英想对我动手也不会傻到在自己家杀我的。”
大家只好各自散了,里正请秦泰他们到他家去休息。
秦泰望了小灵子一眼,小灵子马上领会意思,不声不响地离开了。
展小小和“马三刀”,跟着秦泰来到里正家的客房。
“马三刀”还是老样子,关上房门后,背靠着房门一边听事情,一边把守。
展小小对秦泰说:“这封信到底说了什么?绝对不会光只有请你去吃饭这么简单。里面一定还有什么令你顾忌的事情。你倒是快说啊?”
秦泰叹了一口气,房间里只有他们三个人,所以大家说话都比较直接。
秦泰说:“信里司马英自称是我的伯父,称我为侄儿。字里行间里还显示出他是一个告老还乡的官员。他说他是我父亲的‘同年’。”
展小小和“马三刀”也对看了一眼,深深吸了一口大气。
在古代伦常是最重要的,除了君臣之间的忠心之外,就只有伦常排在最前面。伦常的第一点要素就是“孝道”,也就是说为人子者一定要孝敬听从自己的父母。凡是做官的人,一定要忠孝双全,哪一个官员在忠孝上犯了错,就等于断送了前程。早在四书五经中的《大学》中,就明确提出一个观点:“修身、亲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君子做人的原则。只有把自己训练好了,忠孝双全后才能成家。成家为了延续香火,同时调节好家里每一个成员之间的关系,这才算是一个大丈夫。有良好的学问和管理家庭琐事的经验,男人才可以当官为百姓做主。作为官员上要为皇帝排忧解难,下要为百姓当家作主。经历了多年的官场的熬炼,积累了经验才能登上朝堂,指点江山谈论天下事。
在古代一个连伦常都不遵守的不孝的人,不但不能服众,更是丢祖先的脸。这种官员就算不被其他官员弹劾,自己也没有脸留在官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