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页)
一个细节,来寻找这种关注和认同。
我就曾亲自感受过孩子的这种细心劲儿:
女儿5岁那年,她忽然十分热衷于“跳”,从幼儿园回到家就不停地跳,并且还边跳边嚷:“爸爸妈妈,你们快看我跳得好看吗?”我们知道这是孩子的心理需要,便尽量满足她。
一天,我把她从幼儿园接回家,她又开始跳,并且边跳边对我说:“妈妈,我今天要跳100下,你要看着我呀!”
我答应了。她开始跳了,跳得很高兴,等她跳到50多下时,我感觉很无聊,便拿起茶几上的报纸翻了翻。这时,我发现女儿停了下来,很不高兴的样子,便问她:“你怎么不跳了,还没到100下呢?”
“你没有看我!”女儿不高兴地说。
“我一直在看呀?”
“不是,你在看报纸!”
我知道我的分神引起了女儿的不高兴,于是便试图这样说服她:“你要跳100下呢,我错过一两下是没有关系的。”
“有关系,因为每一下都不一样。”
我一愣,忙请女儿再重新跳,这次我真的用心在关注女儿。确实,她所跳的每一下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在跳这100下的过程中,她的手在不停地摆着不同的姿势,脸上的表情也不时地在变化,真的是每一下都不一样。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欣赏,就像我的女儿喜欢跳一样,她在跳的同时之所以不停地变换手势和表情,就是想得到我的认同。然而,当家长对这一切视而不见时,她就会失望。自然,家长的忽视就会使这些得不到认同的孩子,想用坏行为来吸引家长的注意。
所以,每一位家长都要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真诚地关注孩子的每一个动作。这样,你就会发现,即使孩子要跳100下,每一下与每一下也是有所不同的。当我们发现这些不同后,我们要认同孩子,如这样对孩子说:“瞧,这个动作真美!”
方法三:尊重与理解——应对孩子的秩序敏感心理
也许有家长要问:“小孩子也懂秩序?”
扮演成功父母角色的心理学(12)
的确,孩子不仅懂秩序,而且,有一段时期,他们对秩序会非常敏感。这时如果有谁打乱了他们的秩序,他们会哭闹不止。
爸爸妈妈带小莉在外面玩得十分高兴,可是回家之后,这小家伙却哭闹不止,搞得全家人都不愉快。究其原因,原来仅仅是因为大家在进家门的时候把顺序搞错了。
平时,妈妈带小莉从外面回家时,都是妈妈打开门后,让小莉先进,然后自己再进去。如果爸爸跟着的话,是小莉先进,然后是妈妈,最后是爸爸。
然而,今天爸爸把门打开后,自己第一个迈进家门,于是小莉不满意了,不停地喊叫着:“小莉先进!小莉先进!”于是爸爸退回来,让她先进。看到小莉进了门,爸爸随即也迈步走了进去。没想到,小莉又嚷嚷起来:“妈妈先进!妈妈先进!”爸爸有点不耐烦了,觉得不应该事事都由孩子说了算,便没有理睬她。然而,小莉就是不依不饶,非要把爸爸推出去,让妈妈先进。但爸爸不但没有被推出去,还在小莉的小屁股上打了一巴掌。这不,小莉就哭个不停了。
看了小莉的事例,也许很多家长会想,仅仅是进家门的顺序改变了一下,这孩子用得着这样哭闹吗?看来这孩子真是被家长惯坏了。其实,持有这种想法的家长就大错特错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要经历一个秩序敏感期,在这个秩序敏感期,孩子会要求每一件事情都按着严格的顺序去做,这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当然,这只是阶段性的,过了这个阶段,孩子这种奇怪的要求就会消失。
上面事例中的小莉就处在这个特殊的秩序敏感期,她已经习惯了全家人的进门顺序,一旦这个顺序被打乱,她就会失去安全感,变得很不合作。那么,如何让她变得合作起来呢?小莉的妈妈很快就使女儿恢复了平静,而她的做法也很简单,仅仅是请大家都出去,然后再按以前的顺序重新进一次门,女儿就停止了哭闹。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这一过程满足了小莉内心的秩序感,使她觉得世界又恢复了原本的样子,使她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安宁感、满足感,所以她才会变得合作起来。
那么,小莉爸爸和妈妈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各自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一定有很多家长这样说:小莉爸爸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不惯着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变得更加乖巧;小莉妈妈的教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