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页)
擦擦,却见他已经蹦去看包老师调弄照相机了。
“不怕不怕,”展昭抬头笑,露出一口小豁牙,“包老师这相机新买的,特别高级,带自拍的~”
带自拍的?这种相机白玉堂知道,但还没见过活的,于是他也凑过去,挤着看包老师念念叨叨地弄相机。
包拯靠在一块大山石上,调弄得差不多,就拍一把展昭:“快去跟小白一起站好,先给你们小哥俩合一张!”
展昭闻言,跑去早就相看好的位置,转过身还没待站稳,被白玉堂跳过来一压,几乎趴到地上去——喀嚓!
“唔——”包老师点头,“这张抢得好,又生动又自然,景色也不错,就是不知道糊没糊——保持住别动再来一张!”
展昭虽然一向很乖,但是这种情况下再听话那就是愚孝了。包老师对着镜头抢了好几次,都是两个小孩扭打一团分不出上下的样子,估计相片洗出来也是红红白白的什么都认不清。算了,还是不要浪费胶卷了:“好了好了都站起来,站好!合影!”
好容易喊住了两小只,捡几个小石子把相机角度调正,设定了自拍,包拯一溜小跑来到男孩们的背后,张开大手一边一只按住小脑瓜——完美的父子三人合照,新鲜出炉。“成了,听我口令,展昭打头,小白跟上——撤退!”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可那说的是人类,不包括耗子跟猫咪。包拯哼着不知哪部电视剧的片尾曲,把相机收进套子按紧了皮扣子,转头一看,哟,俩小子已经下了天梯,在小平台上摔跤玩了啊?体力真充沛啊。
下山,出了景区,按照事先规划好的行程,三个男人一路吃着小吃喝着汽水去追江老师和阿敏。
说不上是因为男子汉的天生体能优势脚程比较快,还是因为江老师和阿敏也是一路小吃汽水看杂耍走得太慢,总之他们在快要进城的地方相遇了。当时江宁正蹲在一个小摊子前跟阿敏挑小饰件,那一堆红丝线绿丝线编成的手串啊、项链啊,倒也颇有味道。具体来说是阿敏负责挑选,江宁负责侃价。
摊主是个老太太,只会讲方言,江宁说幸好她大学里学过方言学,知道听懂方言这种事不能强求,所以她们都是打手势交流的。
展昭瞪眼看了一会,悄悄问小白:“你娘……这是在侃价?”语言不通都能侃价?太牛了!
小白耸肩望天:“对啊,砍价。目测已经砍掉一大半了——这估计还是娘看在那是个老奶奶没狠下心呢。”
女人买东西侃价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包拯识趣地躲在树荫里,叼着冰棍倒胶卷,暗道:你们这就不懂了吧?听说两个女人凑一块,只用一个代词“那个”就可以聊遍天下万物,那才叫牛呐。
末了,阿敏手上挂满花花绿绿的链子回来,江老师也直起腰来催大家快点进城投宿:“阿婆说了近来城里开什么什么展览会呢,住店的人多,晚了就没有地方睡呢。”这下连小白都觉得神奇了:“侃价”他可以理解,都是数字么,比划比划就行了,“展览会”这种东西是怎么比划出来的?
不管怎样,这一行还是顺利地找到一家看上去还算干净的旅社,幸运地发现刚好还剩五个床位。包拯去前台做登记,江宁就指挥男孩们搬行李——反正他们精力旺盛得很,一刻不停地在边上跑跑跳跳。
“老板,你这笔没水了!”包拯刚写了半个名字,在纸边上反复划了几划,又对着地上甩甩,还是不行,写不出字来。
“我看看,怎么又没水了……”旅店老板把包拯的动作重复了一遍,果然,只好埋头去抽屉里再找圆珠笔。找啊找——忽然柜台被敲响了,他从眼镜框上望过去,哟,这位客人还真是白白净净一看就是文化人。文化人好啊,虽然钱不多可是说几句客气话就能哄开心,从来不撒泼捣乱不说,偶尔还能心甘情愿地被他宰一笔。
可是今天不行。老板总算找出一只笔芯换上,递给包拯,对新来的文化人充满歉意地笑笑:“同志,你看,我们店今天客满了——”
那位文化人闻言,转头倒去看了一眼那个黑胖子登记,然后才倾身过来问他:“一个床位都不剩?”
“正是说啦,一个都不剩!不然哪有好好地开门不做生意的呐?”
“嗯。”文化人点点头,“那就把他们的五个匀一个给我吧。”
“哎,这……”老板呆了一下,头回遇到这样的文化人啊。他看那黑胖子,似乎也没生气,只是好笑地看后来这位:“凭什么啊?”
“凭我从城西一路过来的确实各家都客满了,而你们睡四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