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页)
火速奔赴黄广大堤,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战斗。
7月3日凌晨,小池口长江水位21。92米,超警戒水位2。42米。离京九线不足3公里的黄广大堤滨江圩横坝头发生险情:长40米的堤段在长江巨浪的冲洗下,出现大面积滑坡。险情迅速传到县防汛指挥部。刚巡堤归来,彻夜未眠的张司令员闻讯后,仅仅15分钟,就赶到了横坝头。他往风雨飘摇的横坝头险段上一站,惊慌失措的人们像吃了颗定心丸,平静了许多。他大手一挥:“一排取土,二排垒袋,三排跟我来!”并猛然举起木捶,在恶浪滔天的岸边奋力挥捶打桩。顿时,抢险阵地一片沸腾。150名民兵抢险突击队员摆开了战场。30个民兵纷纷跳人水中用血肉之躯织成一道人墙,其余突击队员扛的扛,背的背,垒的垒。碗口粗的桩一根根打下去,装满碎石泥土的编织袋层层垒起来。经过6个多小时苦战,一道新的 “长城”卓然耸立起来,大坝保住了,长江大堤保住了,京九铁路保住了。
他是一位防汛行家,在14年的防汛抗洪抢险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6年在浠水永固大堤抢险战斗中,指挥抢险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创造了长江防汛史上罕见的奇迹,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他昼夜辛勤地巡堤查险,闭眼就能点出黄广大堤有多少重点险工、险段。
7月6日深夜,黄广大堤上哨棚密布,灯火点点。张司令员带领机关干部上堤查险。他时刻警惕地监视着黄广大堤。零点30分,张司令员查巡到刘佐乡堤段,乡武装部长占国松正组织民兵进行“拉网式”查险。张司令员又跟上来,叮嘱民兵连长和几位民兵要细心观察散浸管涌点,发现有浑水立即报告。夜已深了,他见有些民兵、群众实在太困乏了,耐心地告诫他们千万要警惕,丝毫不得松懈,要做好抗长汛、抗恶汛的准备。
这天晚上,张司令员沿江堤查巡了5个乡镇的42个哨棚,当他回到小池防汛指挥部时,时针己指向凌晨4点30分。这是张司令员第23次昼夜查堤。在近13天时间里,这位不知疲倦的“抗洪司令”徒步巡堤达283公里,哪里任务最繁重,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出现险情,他就指挥在哪里。如今,他仍精神抖擞地战斗指挥在黄广大堤上
抗洪老兵
在皖江抗洪抢险大堤上,有一位身着迷彩装的老者,哪里有险情就在哪里出现。老百姓说:他来了,我们就放心了。他就是安徽省军区即将退休的司令员沈善文。他自己却说:“我只是一位抗洪老兵。”
在省委召开的紧急防汛会议上,沈善文立下了“军令状”:“请全省人民放心,大堤出了问题,我就不回来了!”这是一位年届花甲的老将军对安徽人民的承诺,也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兵对肆虐洪水的庄严宣战。
沈善文在长江沿岸己战斗了近40个春秋,对付长江洪水,他有一肚子的经验和体会。7月26日,他从军区开会一回至“合肥,就和政委胡道仁连夜召开紧急常委会,第二天一早,他就率领连夜抽组的省军区350人的突击队,奔赴机阳大堤。由于连日暴雨,位于大堤外侧的高沿圩堤已经浸水。将军和战士们放下背包,饭也顾不上吃,便投入了抢险战斗。狂风恶浪不甘示弱,想法在和战士较劲,50多公斤的草包放下去很快就被风浪卷人江中,变得无踪无影。紧要关头,沈司令员让打桩队将木桩一根一根打入水中,再填入草袋,经过5个多小时的顽强战斗,一道长4000多米,高 1米的子堤赫然立于高沿圩上,骄狂的洪水被制服了。
在沈司令的衣兜里,有一本淡黄色的笔记本,身边的人都知道,这个本子非同寻常。它是沈司令对400公里皖江大堤每一处险情险段的详细记载。是沈善文昼夜在大堤上获取的第一手资料。7月31日,他根据水位变化和堤防情况,推测堤外的江心洲危在旦夕,他担心江心洲内的群众没有准备,便冒雨乘上快艇,率部队迎着巨浪直奔江心洲,一家一户地敲门,动员大家赶快转移,硬是连夜把老弱病残转移到安全地带。
第二天一早,圩堤溃破,江心洲便被洪水吞没……
已患多年糖尿病的沈善文,在大堤上干一会儿,就会心慌冒汗。大家都劝他下去休息一会儿,可他总是用手抹一把汗水,从兜里取一片药吞下,继续奋战在人群之中。8月8日,距广济圩大堤500米远的一片稻田里,突然出现管涌群,400平方米之内多处冒水,立即成为一个巨险点。险情发生仅18分钟,沈司令员就率领部队赶到现场,顷刻间,将军与士兵便汇入了抢险的人流之中,装沙、扛包、导渗,经过两个昼夜的奋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