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始祖不到十岁就圆寂,寺院中再无一人关心他,和他说话,虽然还不至于被排挤至饿死,但是也养成了始祖内向木讷的性格。”
“由于寺中主持不善经营,寺院本身也不处于名山大川,所以渐渐香火断绝,寺中僧人只能纷纷离去。没有办法,二十几岁的始祖只能独自下山,算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繁华世界。但是始祖看见的不是尘世间浮生若梦的奇致景象,而是民众背后的心酸挣扎。始祖开始思索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民众脱离苦海,但是那时的始祖除了一肚子经文,其他一概不知。在尘世间飘离了十年,随着对世间的日渐了解,再来对照以前所学的经文,始祖发现已经不可能解救民众于苦海,于是逐渐死心,只能麻木地在尘世间随波逐流,内心深处的理想只能偶尔在梦中出现,而且频率也越来越低。”
慈贞大师说到这里语气唏嘘起来:“然后中间出了一些变数,使本门始祖放弃了麻木的生活,从沉沦的泥潭中挣脱了出来。既然此路不通,那就换一条路。过后的几年中,始祖足迹遍及天下,始终在寻找着自己的路。也算天可怜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始祖救了一个险些被野兽吃掉的和尚,于是跟随那和尚回到他所在的另一座寺庙里。”说到这里,慈贞大师有些感慨地对黄清月说:“你完全无法想象,本门的前身,就是在不到三间茅草房,连大雄宝殿里的佛陀泥像都垮了半边的地方,以及一个中年和尚,还有一个瘸了一条腿的老年和尚两人之间建立起来的。一切的起源,也处于一场意外。”
原来是那位始祖是个做事认真的人,既然决定了要在此处落脚,就不会放任着自己处于如此破败的地方。好在这座破落到不行的庙宇处于大山之中,庙中工具也还算齐全,于是那位始祖绝顶自己动手,对庙宇进行修缮。这一念改变了那位始祖的命运,也改变了周边百姓的命运,推而广之,更是即将改变黄清月的命运。
因为在修缮的过程中,那位始祖发现了一摞兽皮,以及一些钱财。兽皮上写满了文字,经过始祖的辨认,是道家的一些修炼法门;那些钱财也不多,但是足够那位始祖和那个瘸腿老僧节俭生活数年。那位始祖实在是应该感谢自己漂泊十几年的生活,才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至少除了佛门经文上的字迹以外,又认识了很大一部分其他的字,毕竟熟读经文不代表你就是识字,因为那些经文是始祖硬生生背下来的,没有人指着其中一个个字迹教授始祖每个字该怎么读,代表什么意思,他也只是以前通过其他僧人的嘴中,了解了那些经文的大概意思。还要感激那位瘸腿的僧人不是一个勤快的人,不然如果被他发现了那些道家法门,因为他的不识字,说不定就将那些兽皮拿去换钱了,因为那些兽皮上的字迹,竟然是用烫金的方法烫在兽皮上的~~~~~~~~也就是说,那些字很值钱。(未完待续。。)
第二卷 黄粱一梦 第五十七章
慈贞大师的眼神,用平凡的言辞已经无法形容,但是可以勉强说出来让大家想象一下。那双异常明亮的眼睛中,投射出来的是极致的悲天悯人,是对大众所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是一种燃烧生命也要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的人道关怀,更是一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坚定。总之,在那双眼睛中,你能看见人世间
所有的美好,看到人性的光辉,就是看不见一点点的阴暗面。
黄清月震惊了,他完全无法想象作为人,能够无私到这种地步,传说中的圣人也就不过如此了。“难道眼前的这个,就是活着的圣人?”黄清月自己问自己,得不到答案。但是无论如何,黄清月都不相信,世间会存在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大奸大恶之徒也喜欢伪装成圣人般的面孔,也尤其善长于伪装成大公无私的样子。
得不到肯定答案的黄清月决定不急于向慈贞大师请教问题,他还需要观察,需要揣摩,需要看清楚这个法号慈贞的大和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低声向杨薇沐宣等人交代了几句,黄清月带着众人,来到慈贞大师面前,静静的看着大师继续手中的工作。好不容易,等大师在这个患者身上施针结束,黄清月上前施礼到: ;“大师,听闻您慈悲为怀,并且妙手回春,小可特意带着妹妹前来求医,还望大师施以援手,以解舍妹痛苦。”
慈贞大师回过头来。看了看有些不好意思的杨薇,又看了看一脸诚恳的黄清月,单掌竖起宣了声佛号:“阿弥陀佛!我观女施主面色,此病不似急症,而老衲周边却尽是命在旦夕之人。要是施主不急于他往,且在附近逗留几日,等待老衲略有空闲之后,一定为令妹尽心查看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