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以一女中的学生自居。
○他们穿不穿一女中的制服啊?
□他们不穿一女中的制服,但是唱一女中的校歌,领一女中盖了大印的证件。
○他们能不能升到一女中去读高中啊?
□当然不能。但是他们去考别的高中,用的是一女中分部的学历。
○这可真有意思。这种有意思的事情我没赶上,那怎么办?
□你读的学校,总该也有些事情很有意思吧?
○我们的学校紧靠在铁路旁边,火车经过的时候,教室里地动山摇,玻璃窗哗啦哗啦响。有时候,火车经过,我们正在考试,同学们趁机会通通消息,老师一点也听不见。这种事情也能写吗?
□你要是问训导主任,他一定说这种事既不能做,也不能写。我呢,我认为这一类的小淘气,本来不该做,既然做了,倒是不妨写出来。学生嘛,可以小淘气,不能大淘气,大淘气可怕,小淘气可爱。
作文三书》第五问(3)
○我开头就写这一段好不好?
□一开头就写考试作弊?那又不太好。再说,有些材料现在就可以写,有些材料要留着将来写,等你进了大学,回忆中学时代的生活,那时候写怎样趁着火车经过的时候把选择题的答案念出来,更有意思。现在,我想,火车一天经过好多次,总不会都在考试的时候吧?
○有时候我们正在念书,有时候老师正在讲课。我们念书的声音,火车经过的声音,常常混在一起。
□好,就用书声和火车声做“起”。
○我来写:我们的书声和火车的声音,总是混杂在一起。
□加上形容词。
○琅琅的书声,轰隆轰隆的火车声。
□这地方不要用“混杂”,一说“混杂”,书声就丑了。书声应该是很美的。
○改成“搅拌”吧?
□把整个句子念一遍。
○我们琅琅的书声,总是和轰隆轰隆的火车声搅拌在一起。
□“我们”两个字显得突兀,上面加上时间。
○三年来,每天早晨,我们琅琅的书声总是和轰隆轰隆的火车声搅拌在一起。
□你看这样是不是好些?
○写一句,就要费这么多心思呀。
□推敲嘛。
○下面该“承”了吧。
□当然。下面你要写书声和火车声是怎么联在一起的。
○因为学校就在铁路旁边。
□下面接着写读书和火车的关系,你们上学要不要坐火车?是不是坐在车上——甚至站在车上——也温习功课准备考试?会不会坐在车上就像是坐在教室里,坐在教室里听见车声的时候又像坐在车上?把这些写出来,一面托住“起”,一面准备“转”。
○我现在要写记叙文,怎样转才好?
□议论文的“转”,是换个角度,说另外一层意思,记叙文的“转”,多半是写事情的变化。比方说,火车忽然不经过这里了,铁路拆掉了,万华到新店本来有条铁路,现在不是没有了吗?
○我们学校旁边那条铁路并没拆掉。
□或者,火车照常经过,可是没那么大的噪音了,铁路电气化以后,火车走得又快,声音又小。
○我们旁边那条铁路也没有电气化。
□或者,你转学了,你换了一个学校。
○我也没转学。
□你现在读三年级,再过半年,你就要毕业了,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你就从这上面“转”吧。
○好。“再过几个月,我毕了业,就要离开这个学校,听不见这隆隆的车声了。”
□别这么快,这样太急促了。先想像一下新学校是什么样子。——想不出来是不是?就写你想不出来。
○好。“再过几个月,我要毕业了,我要离开这里,升入另外一座学校。我不知道那座学校在哪里,不知道它是什么模样,但是我知道,我是不会再听见这种隆隆的车声了。”
□不要“但是”,“但是”已经藏在“再过几个月”那一句里。删掉“但是”,不要马上说听不见车声,先说别的声音陪衬一下。
○好。“我知道,我得把琅琅的书声留下,把争吵不休的麻雀和热情呐喊的蝉留下,把隆隆的车声也留下。”
□换个比喻形容车声,“隆隆”用得太多了。
○雷也似的车声。
□把“雷”字改成复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