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
第 三 章 邪剑孤星
嘉鱼县,大江边的一座小小城池,西北俯大江,南面临大湖,城周仅四里地,居民不足两万,说小还真小。
只有码头区有一条城外商业街,全靠大江往来的客货船光顾这座城,带来一些财源,本身仅生产鱼米,小工业的基础薄弱,毫无竞争力。
小城民风纯朴,往来江上的旅客也甚少逗留,因此这座城的人,没引起外界的注意,也没产生惊世的风云人物,可说是江湖朋友心目毫无价值的一座小城,没有人愿意在这里浪费时间。
在县的等级区分上,它是古往今来,再三废而又复的城镇,聊可列名三等县而已。
西门近码头区的小街尾,有一座制琴的乐器店。
街东北,衔接北门码头大街。
在武昌府城,提起嘉鱼的大吕琴社,还真有不小的名气,当然知道的人以伶人或会玩琴的儒士为主。
该社所制的琴最为精致,二胡与三弦也颇为有名,另有寄售管乐器萧、笛,也有托售的渔鼓简板。
该社的七名制琴师,名气都不小,可惜产量有限,下江慕名而至订制的人,经常一等就是一年半载也取不到琴,必须提前一年半载下订金。
制琴师生活最自由,可以经常至各地选购或亲自采伐琴材,可以领取路引穿州过县,一年半载返乡不受管制,很少常年呆在店中工作。
尤其是那位年轻的制琴师文斌文老三,根本不在店中的作坊工作,从店东手中接到订单的规格,便准备出门至外地购材,说定了半年交货,一定会准时交出。
他有独到的手艺,在店中的作坊他不能工作,以免绝艺被人偷学;他有自己的家,家在对面的鱼岳山下。
那时,鱼岳山还不曾与陆地衔接,位于江中心,北面是扬子洲,山西削壁高耸,有许多岩穴。
往返须乘坐小船或竹排,所以真正到过他那间上瓦屋的人并不多。
这天午后,他正好在店堂和伙计聊天,也在等候店东主将订单交给他。
上次他交琴是在十天前,休息了一旬,应该继续工作了,人必须有一份正当职业辛勤工作。
店堂不大,后面是三进的作坊。
店面有两间,左一间是试乐室。
他身材修长,猿背鸢肩,人才一表,剑眉虎日眸正神清,为人随和。
店中的人都喜欢他,二十三、四岁正壮年,在店中干活已有五年资历,迄今仍不想成家,经常在外地奔波,深入丛山寻找古老的桐木,天知道哪一天会膏了虎狼之吻?不成家理直气壮。
正倚在长柜上,与兼调音师的伙计丁大山穷聊,店门人影入目,首先便嗅到品流极高的醉人幽香。
那是大户人家爱美小姐们的专利品,来人也的确是高贵的大户人家淑女,有一位侍女一位中年仆妇随行,一看便知是外地的旅客。
说是高贵淑女并非夸张,至少所穿的碎花绸质连身长裙,外加小坎肩的淑女装,除了儒士世家或官宦世家的千金之外,其他的人穿了就成了违禁品。
农户世家的女流也够资格穿,但哪一家农户的妇女能穿?
穿这种衣裙,绝对不可能操待家务或下田。
女郎不但年轻,而且眉目如画,三个髻不加珠翠装饰,天然国色美得令人目眩。
美丽的少女很难看出真实的年龄,十囚五合苞待放,与双十花样年华,只要在穿着打扮上稍加点缀,看上去都差不多。
所谓高贵,必定有高贵的条件,不仅指衣饰,虽则高贵的穿着也是条件之一,只重衣冠不重人是世俗的通病。
最重要的是气质,穿得再高贵无气质陪衬,只能算是暴发户,会被行家耻笑。
富贵三代,才知道衣食住行的礼仪气质如何表现。
但俗语说:富贵不出三代。
这位女郎脸上所流露的英气,正是高贵所必备的条件之一,让男人们一见心动,却不敢亵渎,即使这个男人一见便联想到床,也不敢表现在神色上。
“我们从下江来。”颇为秀气的中年仆妇向掌柜的说,态度倒还和蔼:“要在贵店买一张琴,我们是慕名而至的,请把最好的琴让我家小姐看看。”
店门外,又踱入两名顾客,是两位挂剑游学的年轻儒生,青衫飘飘神采飞扬。
女郎任由仆妇打交道,凤目扫过店堂所有的伙计,在文斌的脸上略一停顿,目光转投入隔邻的试乐室。
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