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3 页)
的婆婆没有养老保险,也没有退休工资,她竭尽所能将儿子抚养成人,所有的投资出去后,她就等待回报了。这是现实条件,也原本是应该的,但是因为儿子找了家庭条件尚好的城里姑娘后,就会存在观念的差异了,因为城里的姑娘本身父母有退休金,不仅不会跟子女要钱,还会让子女当“啃老族”,这一来一去,农村出身的子女跟城里出身的子女之间就有了矛盾。
周婆婆家是偏远农村的,好不容易举全家之力把儿子供着读完研究生,就等着儿子有出息了孝敬自己的时候,偏偏儿媳那边出了问题。儿媳家是大城市的高干家庭,跟儿子结婚,车、房都是陪嫁品,儿子娶儿媳,周婆婆只拿了积攒下来的5000块钱。这下儿媳不乐意了,不仅不让婆婆家的亲戚上门,更是连公婆也不愿意让去她家住,理由是房子是她买的,属于婚前财产,她有权让谁住不让谁住。由于丈夫结婚的时候没什么钱,工资都交给自己管,这下儿子连给父母的钱都没有了,只好偷偷赚点小外快给父母。一次夏天下大雨把破旧的偏房给冲塌了,周婆婆打儿子电话打不通,就跑到儿子家去向儿子要点钱修理一下房子,结果被儿媳说了一顿,嫌她家里穷,儿子结婚拿不出钱,现在还有脸来要钱,当儿子是赚钱机器呢。平时在村里备受爱戴的周婆婆没想到竟然被儿媳羞辱了一顿,回到家后就大病了一场。
周婆婆和儿媳之间的矛盾看上去似乎是因为钱,认为婆婆抠门儿小气,不但儿子结婚没花钱还想跟儿子要,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特殊的婆媳矛盾,而是中国传统观念中的经济回报概念和现代生活的冲突。老人认为开始的时候为儿子付出,然后儿子自立后可以帮助家庭,这是一个传统农村家庭的一般习惯,因此,当家庭出现困难的时候,向儿子要钱在婆婆眼中实属应该,但作为在不同家庭环境和条件下长大的儿媳就认为婆婆是频繁地跟儿子要钱,导致出现情绪不满。这是由在城市长大的儿媳对农村条件的不了解造成的,儿媳因为身处高干家庭,向来是在父母的保护伞下长大,衣食无忧,条件优越,她想象不到偏远农村生存条件的艰难,也体会不到这样的地区举全家之力来供一个研究生所要付出的艰辛。
门不当户不对的苦恼(3)
很多农村婆婆的处境是比较艰难的,在年老后一旦没有了劳动能力,就没有了经济收入,就只得靠儿子儿媳赡养。没有经济来源的人,一般在家中说话没什么分量。一方面,婆婆苦于无经济枝柱,凡事不得不迁就儿媳;另一方面,作为家中的长辈,在养育儿子方面有功,又促使她不能完全屈从于儿媳。而作为外姓人的儿媳自然不希望自己家庭的收入给外人,而男人往往只管挣钱,不管钱的分配问题,所以双方对这种生活本质问题都十分敏感,关系自然也不易处好!
现如今,老年人口急剧增多,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尤其是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农村老人原本生活条件就不好,老了以后没有生活保障,更没有条件注重营养保健、参加娱乐活动等,导致老人的身体健康也很难有保障。很多农村的老人尽管年轻时辛苦养大几个孩子,却等老的时候因为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责任而发生纠纷,这样的案件多有发生,严重者还有儿子、儿媳不孝虐待老人的事件发生。
如安徽省阜阳中院曾审结了一起虐待犯罪上诉案,不孝的儿子、儿媳被双双判刑。其原因是儿子和儿媳对其年迈母亲多年来充满厌恶嫌弃之心,平时经常辱骂、奚落李氏,为逃避难挨的日子,实在看不过去的李氏亲属,被迫将其接走,安顿到亲属家居住。在近3年时间里,儿子、儿媳夫妇始终不管不问。3年后,李氏从后事考虑,决定返家居住,但遭到儿子、儿媳的阻挠反对,并多次对李氏进行辱骂,实在不堪忍受的李氏于一天早晨悲愤自杀身亡。李氏的亲属将她的儿子、儿媳告上法庭,之后法院以虐待罪分别判处其儿子、儿媳有期徒刑2年。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堪忧。所以,作为儿媳应该理解农村老人的处境,既然选择了经济条件比自己差的丈夫,就应该接纳他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状况,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给自己婆婆以照顾和体谅,毕竟他们给了你最大的一颗硕果……他们的儿子、你的丈夫。
其实这种婆媳关系因为门户不对等而产生矛盾、摩擦的也不仅仅限于农村和城市的结合,男方和女方的经济条件悬殊造成摩擦和矛盾是一样的。作为经济条件差的婆婆一方势必会在气势上要低于儿媳,而儿媳常年养成的养尊处优的优势常常会导致婆媳关系的失衡,有些儿媳是有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