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1/4 页)
三天后,张玟昭在父母亲和兄长的陪同下,乘坐大船扬帆向京城出发,张家为张玟昭准备的嫁妆整整装满了三艘货船,这还不包括张家在京城为女儿置办的家具等嫁妆。
张氏带着李姨娘等人一起去码头上送别侄女,待船远去,看不到踪影的时候才返回自家。
回到家,李姨娘霍姨娘忍不住开始谈论张玟昭那丰厚的嫁妆。
霍姨娘啧啧称赞道:“张家表小姐的嫁妆只怕整个徐州城没有几家能够比得上的,就拿咱们家来说,当年惠水大小姐的嫁妆不过是四十六抬,张家的嫁妆,八十抬是少不了的。”
“霍妹妹,你还少计算了张家在京城准备的家具。”李姨娘笑道。
“可不是,加起来一百二十抬都是可能的。”霍姨娘看了一眼张氏,笑道:“幸亏我是生了儿子,如果像赵妹妹那样一下子生了两个女儿,都还要发愁给女儿陪嫁什么呢,陪的太轻了都不好意思打发女儿们出门子呢。”边说边看张氏的神情。
张氏冷冷的扫了霍姨娘一眼,不动声色的说:“儿子娶亲,女儿出嫁都各有祖宗传下来的规程,姑娘们出嫁公中出多少陪嫁的衣服首饰、被面料子、家具摆设都是由例可循的。差也只是差在了父母给添的体己以及亲戚们给的添妆上。当然嫡子与庶子娶亲和嫡女与庶女出嫁的规格也是有差别的。这是祖宗传下来的,没有人可以更改!”
最后一句话张氏已经言辞凌厉了,霍姨娘知道张氏恼了,连忙陪笑,用话语委婉解释了一番,并将话题岔开。
求收藏!推荐!
正文 第五十六章 小定
初秋季节,无云少雨,每日间艳阳高照,晴空万里。炫*书ūmdtΧt。còm*网
终于在李卫几个月的焦急等待中,纳喇素琴传来了确切的消息——经过她和母亲的苦苦恳求,她的父亲点头同意了她与李卫的婚事。
李卫高兴的跳了起来,恨不得抱住传来消息的小月狠狠的亲一口,还好理智克住了自己,待到小月走后,李卫马上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李洵母亲张氏和苏青川。
张氏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定礼,并请李洵的妹夫梁清标做媒人到纳喇家上门提亲。
所谓提亲就是纳采,《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问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这也就是发展成后来的三媒六聘。
梁清标听到内侄子即将和纳喇家大小姐订婚的消息,也很是高兴,待听到李家请他做媒人,便一口答应下来了。
八月初三,黄道吉日,也是和纳喇家约好的“纳采”的日子。
“纳采”之日,李家准备的礼物是两对活雁,为何用雁?雁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这天梁清标和周媒婆带着两对活雁以及写着李卫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的大红庚帖来到了纳喇家,直到傍晚,才带回了写着纳喇素琴的生辰八字的大红庚帖回到李家,告诉李洵一切顺利。
李洵拿着梁清标送回来的纳喇素琴的生辰八字赶快找来算命先生,让他卜算一下纳喇素琴与李卫是否八字吻合,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问名”顺利通过后,接下来就是“纳吉”,也是俗称的“小定”。
小定是男方这边亲族中的“全福太太(父母、公婆、丈夫、儿子俱全)”到女方家,送如意首饰与糕点。我看 书_斋算是定亲,只是还不能确定迎娶地吉期。“大定”也是“纳征”,就是送聘礼,通常在成亲前两三个月。“大定”过后,就会商议婚期的日子了。
李家请来的“全福太太”是张云净的长媳郭氏,她也在这一天和李洵张氏梁清标一起来到纳喇家。
李家下定的所需之物。包括如意一柄与首饰四样和各色糕点。首饰是张氏早就预备下来的,小定里如意是紧要的,原本准备的如意是一柄金如意,张氏嫌太俗气,最终从自己的嫁妆中拿出一柄翡翠如意,来为李卫下定。
纳喇大人和纳喇太太见小定里的翡翠如意晶莹剔透,质地是上佳的,四件首饰精致大方,样式新颖,连装礼物的盒子都是用檀木制作,周围雕刻着四季花卉,显得精致大方。纳喇太太仔细看了,觉得还算是满意。
中午便是留李洵夫妇和媒人梁清标以及全福太太吃饭,菜色极其丰盛,但众人仅仅是动了动筷子,便起身告辞了。
小定不需要李卫出面,他在家里自然是焦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