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衣服。等醒过来后,弗洛伊德竟然回忆起自己在4岁时的一次火车旅行中,看到母亲在自己面前更衣。虽然只有4岁,小弗洛伊德对母亲的裸体已是大感震撼。
后来,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恋母情结一说,铁口断定天底下所有的儿子在四五岁的时候都想娶母亲为妻,而女儿则在同样的年龄想和自己的父亲成婚。孩子这样的想法在弗洛伊德的眼里并非变态,而是天生如此。如果父母平和而不偏激地带领孩子走过这个阶段,孩子的性别认同和以后的男女关系都会得到自然健康的发展。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兴风作浪,孩子的性别认同和以后的男女关系便会带有明显的恋父恋母情结。这样的恋父恋母情结自然会在夫妻关系上造成阴影。
恋父恋母情结从社会伦理道德的角度去看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因为恋父恋母情结的背后便是恋子恋女情结。这两大情结的现实表达,便是父母和子女的乱仑。在现实社会伦理道德的压力之下,要让一个人当众承认自己有恋父恋母情结,这无疑会在众人心中造就一种乱仑意向。我当年在华东师大教书的时候,曾经就此向一些学生做过口头调查。男学生大多支吾其事,女学生则大都严词否定。我曾对一个严词否定恋父情结的女学生道:“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受社会禁忌的概念做出过分强烈的反应,那往往暗指那人正用自己的超我力量,把禁忌的内容压抑到潜意识中去。”女学生一听之下柳眉倒竖:“弗洛伊德根本就是一个病人,你怎么可以相信他的胡言?”
第三部分 男性的焦虑
第49节 无意识中的“寻夫”竟是寻父
弗洛伊德有没有病,即使在心理学界也大有争议。但弗洛伊德所造就的对人类文明一个世纪的影响力,却是任何想贬低他的人都望尘莫及的,弗洛伊德也毫无疑问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心理医生。我刚开始学临床心理学时,便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这种亲切感随着我临床经验的增加,变成了一种惊奇和赞叹。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恋父恋母情结是如此广泛地存在,其对婚姻的潜在影响力是如此之明显,我愿意把弗洛伊德的恋父恋母情结,在婚姻上的影响推广成这样一个普遍的公式:婚姻通常是男女双方,将潜在的恋父恋母情结合法化的象征性表达。简言之,大多数婚姻的内在象征是,女孩子找爹,男孩子找妈。
无意识中的“寻夫”竟是寻父
黛碧是一位50岁的白人妇女,患有严重的忧郁症。在经过4个月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后,黛碧的忧郁症状大有改观。但她的情绪还是忽上忽下,不甚稳定。我注意到她的丈夫每次都陪她一起来诊所,当黛碧在和我面谈的时候,她的丈夫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诊所的前厅耐心地等待。这样的情形是极少发生的,我忍不住向黛碧夸她丈夫的好。
“你为什么要说他好呢?整整16年的婚姻,我感觉已走到头了。”黛碧叹了口气道。
“到底在你的婚姻中出了什么问题呢?是他待你不好,还是他虐待你?”
“他待我一直很好,但他和我妈关系处不好,他们总是不合,他不尊重我妈。”黛碧强调她的丈夫和她妈的矛盾,也强调他令人感到无聊。
“那么,你想和你丈夫离婚?”
“我是想这样做,但我目前在经济上完全依靠他,我想离也没有办法离。”
听了黛碧的陈述,我只是用普通的认知疗法来帮助黛碧调整她的片面观念,并没有试图做精神分析式的内心解剖。黛碧对她丈夫的态度依旧是不死不活,当她丈夫向她表达爱意时,她感到无动于衷,对性生活也失去兴趣。她之所以还和她丈夫生活在一起,是因为她在经济上无法独立。这样的情形持续了数个星期,我也只是顺其自然,并未做过多的努力。有一天,黛碧对我说,她想谈谈他的父亲。我说可以啊,于是,黛碧开始讲述他的父亲。
“我父亲是个酒鬼,他打我妈和我妹妹。”
“那么你呢?”
“他从来不打我,他特别宠我。”
“怎么个宠法呢?”我想对她的父女关系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嗯,其实也没有什么,他只是不打我而已。他是一个酒鬼,冷酷的酒鬼。他从来不吻我妈,也从来没有什么亲热的举动。我父母在家里惟一保持不变的是,他们每天都吵架。吵完架以后,有时我父亲把我妈锁在大门外面,我总是在我父亲鼾声响起的时候,偷偷溜出来帮我妈开门。”
“你成了你妈的保护神了。”
“对啊,我是我妈的保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