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部分(第2/4 页)
保障人民一切政治自由等八事,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对蒋委员长作最后谏诤”。
消息一出,举国哗然,各路头脑纷纷发电劝张学良悬崖勒马,赶紧把蒋委员长放出来,以免造成不可挽回之大乱。行政院副院长兼老蒋连襟孔祥熙通电全国拥护中央既定国策,共济艰难,并另行分电宋哲元、朱斌、阎锡山、商震、沉鸿烈、于学忠、冯钦哉(杨虎城部师长),盼共挽危机。
“委员长不能死!当今国势危急,唯有蒋委员长才能带领中国抵御列强,振兴崛起!”社会各界纷纷发出类似的论调。
冷眼旁观失态发展的朱斌心中感叹,老蒋终究是十几年打出来的人望,果然还是没有人能跟他比。
回头跟一众智囊商量来去,最后确定:“老蒋死不了,张杨做事孟浪,年轻不成熟,不值得支持。”
遂公开发表声明,严促张杨尽快放归委员长,否则将不惜动用强有力人手进行救援。
不但说了,还立马派出远程轰炸机编队飞到西安上空盘旋,洒下数十万份的倡议书,劝导张杨及时收手,不要造成十万不赦之大错,态度之积极,简直令人侧目,更令被扣押寝食难安的老蒋和南京一群人哭笑不得………你丫这是要救人呢还是想害人呢?万一吓坏了张杨痛下黑手怎么办?
倒是没有人觉得朱斌是诚心的,这厮向来愣头青的作风,冲动蛮干是常事,如此做,足见其对蒋委员长安危的关切出于真诚,要不然何至于如此大动干戈?
但真正的心思却瞒不过自己人,曹翰和蒋百里就无奈的跟他明说:“你是故意这么干的吧?”!~!
第398章 战争序曲(一)
………………………。。
12月19日,老蒋与张、杨部在西安发出声明:一、停止内战,国共合作;二、武力抵抗日本之进一步侵略;三、排去南京若干亲日分子,积极与英美苏联合;四、改组张杨所部,与中央军平等待遇;五、予人民以更大政治自由,六、改建南京政府组织成为民主制度。
次日,张学良亲自陪同老蒋一起乘飞机返回南京。
闻此消息,朱斌和智囊团、参谋部作出结论:“中日决死一战,不可避免!”
如果中国还是四分五裂的模样,那么日本的缓和派也好,少壮派也好,仍旧打主意在局部地区小打小闹的缓慢蚕食。而老蒋一天不能剿匪成功,一天不能安心抗日,这个周期可能要三五年,甚至更久,即便是丢了河北平津,也不是不能接受,反正老蒋的导师孙大炮逸仙公早都跟日本商量过,划给他们东北都没问题嘛!中国地皮大,不差那一点。
但现在给张杨如此一闹,老蒋被迫做出一致对外首先抗日的政策,无论如何他都要执行下去,全国各部分也必须以此为行动纲领前提,不能闹纷争内斗,否则就是破坏中国独立自主的大罪人,那是要被群殴致死的,因此将国内的民心军力导向对外战争,已经是不可改变的趋势。
而日本呢,为了尽早完成占领东三省的大计,从裕仁以下以及内阁、元老院、贵族院和各界政要、财团首脑。都明里暗里的宣扬“日本沉没”的论调,威逼利诱的强令农民搬到朝鲜和东三省去,同时对满洲、朝鲜的第一期工业化建设已经完成,日本的综合工业实力大幅增长,仅是钢铁一项就赫然达到了上千万吨之多!石油开采量也达到了350万吨,炼油、煤变油的产量明年将达到800万吨,铜产量达到50万吨(主要来自于富士山金矿伴生)并得到德国每年不少于10万吨的出口。
煤产量达到8000万吨,飞机年产量达到3000架能力,坦克战车年产能力达到1000辆,各种大口径火炮生产能力达到2000门。汽车产能5万辆,造船能力100万吨,其中战舰10万吨,比之前翻了一番。
光是1936年,日本在军工方面总投资将近40亿,明年还将增加,其生产总值也达到80亿美元,而军事方面的开支将占到财政收入的50%以上!在军事工业的带动下。日本的经济飞速恢复,各种新增基础建设的投资、新战舰的制造和军队的强化武装,甚至会让其出现一个大幅度的经济暴增,加上故意贬值日元、增发货币等手段强力拉动内需,明年的生产总值超过100亿美元是绝无问题的。
参照美国、德国和中国朱斌这边的一些措施后,日本尝到了加强建设拉动经济的甜头。各大财团开始以东北、朝鲜的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为筹码放出手中财富,给数以百万计移民各种优厚条件和基建支持,仅此一项就要开支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