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2/4 页)
一回近距离接触世界上最凶悍的大杀器,伸头在几乎能装进去一个人的炮管内看了一眼旋转缠绕的膛线,眼前顿时一晕,惊叹道:“好家伙!如此凶物发射起来,真不知是何等霸道威猛啊!看着模样,总要有一百吨上下吧,如何能造出如此大的家伙?!”
陈少宽一脸赞叹的道:“生产此物决不容易。可谓当今工业技术之巅峰!”
看看车间里的各种大型设备就能猜到一二了。
制造巨炮真不是拿嘴吹一吹就能搞定的,那需要非常全面的工业基础。要有足够好的炼钢冶金制造技术,能建造足够大的炼钢炉和足够纯净的合金,像眼前这大炮。只是自重就有98吨,制造粗胚就重达140吨上下,这需要起码四座电渣重熔炉,两座200吨天车,300吨、1000吨、3000吨甚至5000吨的水压锻压机和砸边机等等。
凭着世界领先的冶金技术。光明钢铁厂所有特种用钢和合金都采用电渣重熔炉伺候,出来的合金质量就优胜许多,又不吝血本的提高镍铬含量,掺杂微量元素。令合金强度再次增强,原料上已经高出一筹。同等重量下的舰炮就更加坚固、寿命更长,可以承受更快速和更大装药的发射。
140吨的粗胚经过3000吨水压机跟揉面团似的生生碾成一根相对均匀的长棍之后。退火去应力,切掉两头不需要的部分,在大型钻床上钻出窟窿,预热后再锻压到设计的长度,而后退火去应力,抛光外层镗铣内壁,再上大型立体热处理炉,进行表面硬化。
这几步工序说来简单,真做起来相当不容易,中间涉及到的大型加热炉、退火炉、钻床、铣床等都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能制造,而表面硬化工艺更是基本不外传的,跟特种装甲钢的配方和渗碳工艺一样,都当做看家的宝贝。比如朱斌独家掌握的激光表面硬化处理工艺,就天下独一份。
一根炮管可不是从头到尾的直筒子,为了保证抗住巨量的发射药冲击,需要在外层加上两道套管加固,加上炮口套管至少要四件。
全部严格按照程序加工处理完成后,借助大型吊装机小心的装配起来,即把几根炮管一层层的套成一体。一般制造工艺采用加热膨胀后套接,冷却后自动收紧挤压密实,若是限于技术水平不能保证强度,就要在炮管外层缠绕钢丝,比如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的410mm主炮,一根炮管外边居然要缠绕长达300公里的钢丝!可想而之生产之麻烦!
朱斌这里倒不用那么费劲,电渣重熔、高强度合金材料、更好的水压锻压处理工艺、激光表面硬化处理后,炮管的强度已经足够霸道了,这还没有完,比其他人更多了一道液压自紧处理工艺,而后分别将炮管各部分在超低温处理塔和高温处理炉中进行热胀冷缩的调校,令其达到更高水准的质量,最后再套接成型。
完了之后,炮管胚子就算是造好了,还没完。再上铣床把外层车出设计标准的外形,内膛最后一次车出标准尺度,刻上膛线、镀铬硬化处理,这就算炮管子完工了。
制造这么一根炮管所需要的总成本,差不多相当于一艘炮舰了,而整座炮塔重达上千吨,价值相当于一艘大型驱逐舰,而寿命却只有几百发炮弹,那叫一个死贵!
纵然是有许许多多先进技术加成加速,眼下这个专门的大炮生产车间一年下来也造不了多少根管子,主要都负责203mm以上口径大炮的制造,大多数中小口径的都要在别的几个生产厂制造了。
细节问题陈少宽故不得管,他两眼紧盯着这尊庞然大物几乎挪不动腿,恨不能马上就扛起来装到某个炮塔上去。冲着海洋喷发出怒火。
过了好久他才想起,貌似朱斌是问他要不要看试射来的,赶紧又问了一句:“这是第一根炮管吗?”
朱斌摇头:“当然不是,这已经是第四根了。前面三根都分别作了不同的实验。现在已经分别装到了三个不同的地方,正要进行试射验证呢。有兴趣的话,我们去亲眼看一看?”
那还用说么,生产线看的再多也没有亲眼目睹发射时的盛况来的过瘾啊!当下随着朱斌再次转场,到了位于鼓楼咀巨塔不远的小山车轮山上,环绕古镇口湾的铁路和巨墙分出一道通往这里,在山顶上,架设了一座炮塔试验场。
不到百米高的山顶上。一座轩敞透风的大厂房巍然耸立,面向大海是开阔的坚厚石基,一座雄伟的炮台俯瞰水面,正中央。一门406mm的巨炮早已装好,炮口遥指十五公里外的灵山岛山体靶场。
朱斌介绍道:“为了充分测试各种大炮的性能,我们分别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