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2/4 页)
人马,不够用还要招人,招更多的人
摊子已经铺开了,不干好了根本不可能收手,与其等到其他人醒悟过来添麻烦,不如在他们动手之前彻底搞定了,省的啰嗦。
朱斌咬咬牙,这时候也不能顾忌太多了,要求张国枢同志把上海方面招工和培训的工作开到最大限度,完成了宝山工业区建设的数万工人全部调集到这边来,另外与青岛沈鸿烈市长沟通一下,不如同时展开“大青岛”的建设计划,把整个山东的闲散劳动力,全都拉过来,搞一把大的
沈鸿烈这些日子过的也挺悲催的,被自己的学生和部下开枪刺杀,还连续两次,这样的事情谁碰到都会郁闷的要命,更不要说他这么爱面子的人,自以为一直对手下和弟兄们都够意思了,哪料到居然弄成如此模样?简直是贻笑大方
羞愧之下,辞去第三舰队司令一职,交由参谋长谢刚哲担任,紧跟着又要辞去市长一职,起码把这次丑事遮掩过去吧?
他当然不是真的想辞职不干了,这叫做以退为进,乃是民国时期各路大佬们惯用的伎俩,比如老蒋、汪兆铭什么的都三番五次折腾不知道多少回了,来来去去的,搞得整个政坛好像舞台一样,你来我往,很是热闹。
可他大约没想到,老蒋那厮心黑着呢,一听说他要辞职,根本不管他还是个枪伤没好的病人,甚至都没怎么挽留,就痛快的答应了。
这下子事情不好玩了弄假成真,谁乐意啊他沈某人读书求学,为的不就是这个嘛,司令没了,谢刚哲当着不会出问题,市长要没了,他就得找个犄角格拉养老了这后半辈子,别想再爬起来东北军出身的人,老蒋是绝对不会给任何机会的。
于是乎沈鸿烈开始演戏,第一出是青岛百姓盛情挽留,各方面的代表都发动起来,舆论宣传此起彼伏,都在夸耀沈市长的丰功伟绩,人格高尚啥的,青岛20万人民离不开你啊
随后是前往威海,你说你辞职了,直接飞机、火车或者轮船去哪里不行啊,偏偏腰坐车到威海,再举行一次所谓的告别演出,果然又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挽留沈市长”的大戏,终于,沈鸿烈“盛情难却”,觉得不能辜负山东父老乡亲的拳拳真情,大义凛然的宣布,不走了
人留下,事情就得办。建设“大青岛”的计划出台了一年多,各方面已经开始动作,但显然力度不够,财力有限啊青岛一年财政收入才四五百万,撑死没六百万元,要想在几年内把20万人的小城搞成100万,那就得拿钱往里砸
这方面却不用担心,有朱斌呢各有所求的两个人一拍即合,很快的,一个总投资额度超过一亿美元的超大型青岛建设开发计划出台。
由朱斌为首的各方集团投资,在青岛兴建一座大型码头,一座造船厂,一座钢铁厂,一座大型油库和炼油厂、石化厂及化纤厂,一座大型水泥厂,一座发电厂等等,并开设一千间扫盲和技工培训教室,各种附属下游工厂依次展开,从大小珠山之间的特别区,到环胶州湾的黄岛、青岛各地方,声势浩大的建设和投资轰轰烈烈拉开序幕
山东省的人口在全国排前三名,到了今年已经有三千多万,八月份,黄河发大水,洪水浸流濮县、范县、寿张、阳谷、城武、钜野、东阿,江苏丰县、沛县,所过之处哀鸿遍野,从九一八开始涌入的不少东北老乡,加上本地的难民贫民,生活没有着落的人数以百万计
青岛这边大工地一开,平均体格都强壮的多的山东青年顿时蜂拥而来从九月开始到11月,整个环胶州湾区域内聚集了足足有三四十万的青壮劳力,差一点把沈鸿烈搞崩溃了全体第三舰队几个大队的士兵全部上阵,连韩复榘省长都担心他们闹事,赶紧增援两个师的兵力在附近照应。
朱斌不怕,几十万人先过一遍筛子,选出五六万塞进简陋的扫盲培训教室,在大珠山与小珠山之间的海滩上建起庞大的军管营地,循序渐进的分散开到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工地上。
此外,经过交通部批准,修建一条从胶州南下经日照到东海连云港,再南下沟通盐城、海安、南通的铁路要道,但因与某些人的淮阴、高邮、江都线相违背产生扯皮,故而先搞定山东省内的部分建设。
于是乎,拥挤在此的大量人工马上分散开来,沿着山东东部沿海地带,热火朝天的建设轰轰烈烈拉开序幕
有这样的工程遮掩着,朱斌在古镇口湾和琅琊台湾搞得事情就越发的扑朔迷离,随着11月底平底货船总数达到100艘,工地上机动车和工程车辆达到五千辆,飞船每天挖出来的数十万吨石头终于勉强能运转的及时了,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