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投奔(第1/3 页)
橙黄色的火焰从木材堆的底层缓缓升起,不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火光跃动间,照亮了这间狭小的墓室。
崔婴坐在火堆旁,看着段佑刚刚递给她的两种“食物”,陷入了抉择的选择之中。
她左手拿着的是一块看起来就黑不溜秋、干巴巴的饼子,崔婴尝了一口,果然硬得有些硌牙。
可转念一想,如今这年头能有口吃的已是难得,她还有什么可挑剔的?于是又细嚼了几下,直到口腔里传来些微刺痛感,崔婴终于没忍住,将口中的东西吐了出来。
崔婴垂眼看着地上的碎屑,总算想起来了这是什么玩意儿。
粕,把高粱、小麦等作物连皮带壳压成碎末,再炒熟晒干得来,味道嘛,自然不怎么样,从名字就可见一斑——糟粕也。
看着另一边正忙着替许叔整理遗容的段佑被自己的动静吸引投来询问的目光,崔婴朝他露出一个微笑,解释道:“里面有石子,刚刚嚼得太快,险些磕坏了牙齿。”
等糊弄完段佑,崔婴放下了手中的粕,决定朝另一团看起来比粕白一些的糗下手,毕竟是将米面煮熟后捣成糊、压成团做出的东西,味道如何且不论,至少卖相要好上许多。
嘴里嚼着难以下咽的食物,眼里看着段佑已经整理完毕许叔的遗容朝石棺走去,崔婴半点上去帮忙的想法都没有。
事实上,段佑也的确不需要崔婴帮忙。
只见他走到石棺前,一个翻身就灵活的跃上被人推开了一半的石棺顶部,坐在棺口,一只脚紧紧抵在石棺里面,另一只脚借力一蹬,就将那厚重的棺盖又往外蹬出了半米。
段佑打量了一下,眼见这个距离差不多足够了,弯下腰单手往石棺内一抓,就已经将墓主人连衣服带骨头提溜了起来,一副看起来毫不费力的模样。
是的,原身这个义兄段佑,是个有着天生神力buff加持的奇人。
若非如此,就算崔婴对自己的脑子再有自信,顶着如今这具五岁幼童的躯壳,面对这艰难的世道、以及未来只能与段佑相依为命的生活,也很难依旧如此从容。
*
等安置完许叔的尸体,段佑走到崔婴身边坐下,捡起她咬了一口就扔到一旁的粕塞进自己嘴里,双目炯炯地看着她,问道:“阿英,你想去哪儿?”
虽然与段佑的相处时间不过短短数小时,崔婴却已深刻洞察了他的本性。
作为被原身母亲收养的孤儿,段佑自小陪原身一起长大,尽管原身习惯称他为"阿兄",但若非那场突如其来的家族悲剧,段佑本应与许叔等护卫一道,成为段家的家将,终身守护在原身身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段佑,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佑护"之意。
其实崔婴并不太能理解段佑包括之前那些为了保护原身母女而失去自己生命的一众护卫的行为,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这种执拗的认知,在不得不接受自己穿越到黄巾之乱这个事实后,给予了崔婴极大的安全感。
崔婴垂眼打量起自己手中的短匕,就是原身记忆中段氏家将统领塞给她的那柄。
既然在那种紧要关头还想着将这把短匕交给原身,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
然而,它的外表却显得极为朴素:全长不足二十厘米,手柄由某种未知动物的骨骼制成,而刀鞘则由皮革包裹。
崔婴又仔细辨认了一番,这才确认是狼骨和狼皮。
崔婴将短匕从鞘具中拔了出来,原本打算再多观察观察其刃部的材质与制式——毕竟能够亲手拿着一件东汉时期的兵器研究的机遇可是极为难得的。
但是,她的目光却很快就被刀刃上刻着的两个字吸引了。
这两个字并非经过演变后更贴近现代繁体字的汉隶书,而是篆体,崔婴仔细辨认了片刻才依稀认出应该是“仲颖”。
"仲颖"二字虽不是什么能令人耳熟能详的响亮词组,但若是再加上原身的母族出身凉州这个线索,但凡对三国历史稍有些了解人都很快就会联想到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董仲颖,董卓。
崔婴挑了挑眉,不知自家那位家将统领究竟是怎么与这位将来会臭名昭著的董太师搭上关系的?
就这柄刻着“仲颖”二字的短匕此时看起来就已经经历了不少年岁风霜的模样,以及崔婴自己对两汉时期凉州一带边民习俗的粗浅了解……啧啧啧,真是不得了了。
福如心至般,崔婴看向身旁的段佑,突然开口问道:“阿兄,咱们现在是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