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1/4 页)
一个声音在哈密尔的心中想起:让梦想见鬼去吧,现在我拿到钱要买个农场,去郊外钓鱼去,到时候,我哈密尔还是个有钱人。
现实的压力和心中不断滋生的想法,让哈密尔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下来。
“这个钢铁厂是我的心头肉,可以生产出全世界最好的钢材,美国几个大型军用造船厂的钢铁都是从我这里购买的,他们都是在为美国建造军舰,要不是该死的经济危机,要不是为了支付那些工人的工资,我怎么也不可能卖掉。”哈密尔一上来把自己的钢铁厂夸了一遍。
来人也不多说什么:“200W美金,可以就成交。”
“不可能,就是当废铁称斤卖也不可能只有这些价格。你知道这个钢铁厂每月的产量吗?这里面的设备就比你开出来的价格值钱好几倍,很多都是新的。我这个钢铁厂里设备的价值最少两千万美金,500W美金你拿去。”一听到对方的价格,哈密尔一下子就蹦了起来。
“问题是现在没有人来买你这些废铁,再过几年,等这些设备都生锈了,或许到时候你就真的要当废铁卖。”
“400W美金。”哈密尔咬咬牙道。
“有一点你要清楚,现在全美国也就只有我一个人回来买你的这些东西,你找不到第二个买家了。你是要放着生锈,还是随便卖出去,好去支付你那些员工的工钱。”
“350W美金。”
买家耸耸肩直接转身离开,哈密尔急忙又喊起来:“300W美金。”
“250。”
“好,250就250,钱交了,这个钢铁厂就是你的了。”
“没有问题,钱很快就送到,不过你要给我一份钢铁厂原来工人的名单。”
“没有问题。”哈密尔现在只要钱,哪里管得上对方要名单做什么。
这样的场面不断在美国和欧美各个国家上演。今年开始,龙腾集团的远洋船队是最忙碌的,各个大洋上,许许多多的船队来来往往于世界各地,一船船的设备被运到中华。以后这些设备都会在中华安家落户,并且都会被贴上中华的标志。
借着世界经济危机的这股东风,加上陈绍多年的准备。中华大地每天都有无数的工厂建立起来,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华人走进工厂。中华这个农业国家的面貌正向工业国家转变。
经济危机整个西方的工业能力都在倒退,而中华的工业能力却不断的上涨起来。原本就不算弱的工业能力,正在井喷式的发展着。英法德已经被远远的甩开,并且已经渐渐的向美国靠拢。只要继续的发展下去,超过也只是时间的关系。
第二百四十章 希特勒访华
这场经济危机中,有个人看到了希望。几年努力了一番,换来的是牢狱。虽说名义上是蹲监狱,但在监狱里面是完全自由的。也就是在那段时间,他一直都在反思之前的行动为什么失败。不过,他在反思的同时,也不忘壮大自己的力量。在监狱里待的几个月中,将整个监狱里面的犯人直接变成了他狂热的支持者。
啤酒馆事件的失败,让他渐渐悟出了自己的道理:即不能通过政变去剥夺台上统治者的权力,相反只有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才能取得政权,要充分利用共和国宪法所提供的一切合法条件去攫取政权,铲除共和国。
于是,在他出狱后的直接去拜访德国总理,承认1923年的政变是一个错误,并保证今后一定循规蹈矩,遵纪守法。总理遂由此产生一种印象:这头凶猛的野兽现在被“驯服了”,人们可以松一下绷紧的弦了。
不过经济危机之前,德国由于实行了货币改革,美元资本陆续流入。故而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内政局趋向稳定。这对他的纳粹运动是十分不利的,这以后可以说纳粹运动进入低潮。
1929年9月末从华尔街开始的经济恐慌迅速蔓延,导致了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德国的经济是靠美国发展起来的,所以受害最大。企业倒闭,产销萧条,失业人数直线上升,最高时达600万。这可给他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他称经济危机是“政府无能”,是政府接受《凡尔赛和约》和战争赔款及奉行“社会主义”政策的结果,是共和国和历届政府毁灭了德国的一切。不久,经济危机就发展成为一场国家危机。由于经济萧条,国家税收下降,相反失业救济的支出却迅速增加。
不过他只是他的第一个步骤,其实他一早就注意上了中华。这个在一战时就和德国亲密连接在一起的东方国家,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在一战时使用的武器,上面就写着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