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页)
《潜伏·1936》 第十章(3)
武伯英心情很糟,站在楼门口,看着当空的烈日,不肯挪开眼睛。想起黄秀玉在莲湖监狱里说的那席话,虽不妥当,却也发自肺腑,自己对不起的人,又多了一个她。进调查处当起行动组长,将来对不起的人还会更多,肩上这个包袱,会越来越重。他低下头来结束了自虐式的观日行为,眼睛看什么东西都不太清楚,飘着一片诡异的墨绿。他抽着面颊,转头对门口的哨兵吩咐:“叫个车来,送我回家看看。”
知道武伯英今天回来,胡汉良给武家派的那个厨子预备了一桌丰盛的接风宴,主妇沈兰打下手,派来看门的年轻人洒扫庭院,老妈子擦拭屋内的摆设器皿,武家整个上下都忙活了起来。这种忙活是快乐的,是那种久被压抑后释放式的快乐,以至于沈兰前前后后走动,带上了久违的笑容。武老太太仍然懵懂,坐在堂屋的躺椅上,机灵眼转地看着他们忙活,时不时发表一下看法。
“英儿就没走么,从哪儿回来?”
“回来的是明儿,你们弄错咧,双生,像得很!”
“明儿从上海回来,带媳妇娃了没有?”
没有人搭理她,只有小丫头一边扇扇递水,敷衍她两句。自从胡汉良给武家新雇了这三个杂役,丫头的地位也提高了,专职伺候老太太,其他活路不再染指。她来得早,又是负责伺候老太太这样高级的活计,自然在佣人们中间要高人一等。只是到了怀春的年龄,对新来的看门小伙很上心,时不时看看院中忙活的年轻人,随着他的身影转动眼珠,心不在焉,有一搭没一搭应付着老太太的唠叨。
武伯英的汽车刚停在门口,看门小伙听见响动,连忙跑向门口,迎住男主人。谁料武伯英手里一样行李都没有,他只好尴尬地打招呼:“大先生,你回来了。”
武伯英不认识此人,冷着脸哼了一声,径直朝院内走去。
武老太太又按惯例喊了一声,难得有如此气力,声音如同紫禁城内传宣使一般悠长:“明儿回来了!”
武伯英无奈笑笑,继续朝里走。沈兰听见响动,连忙从厨房出来,站在堂屋门口,看着自己的男人百感交集。前后这一个多月,各种煎熬太多,使她苍老了不少,尽管今天有喜气冲门,却也悲从中来,要不是佣人们在场,都想哭出声来。
武伯英眼睛看着沈兰,身子却向老太太走去,此时无声胜有声,夫妻俩的千般话语,都融化在两对眸子中。
武老太太伸手要拉孙子,武伯英连忙单膝跪地,把手交给她。武老太太枯槁的手拉住孙子的手掌,泪眼婆娑:“明儿,你咋这长时间不回来,你不想你爹你娘,你都不想你婆吗,婆想我娃,都想死咧。”
武伯英笑笑:“婆,你认错了,我是英儿。”
“婆没认错,婆是老了,没糊涂。你英儿哥,这几天一直在屋呢。”
“你再看看,我是英儿。”
老太太这才开始怀疑自己,拉着孙子的手仔细端详。武伯英撑着身子,让她左右观瞧。看了良久,武老太太才承认了事实:“婆看错了,你是英儿,你下班才回来?”
“我去了趟上海。”
“你到上海弄啥去了,昨晚还看你在家走动呢,这就到上海去了一趟。”
“噢,我来回坐飞机,快。”
“飞机就这快的!”
大家被老太太的糊涂逗得开怀大笑,只有丫头笑不出来,她知道老太太没说虚话,关于家里总有个鬼魂式的英儿或明儿,她宁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因为那灵魂在老太太眼中如此真切,只是大家看不见罢了。
《潜伏·1936》 第十章(4)
吃饭的时候,武伯英叫四个佣人也上桌,他们都不好意思,磨磨蹭蹭坐在桌边,很不习惯。武伯英安慰说:“进了咱家的门,都是咱家的人,咱家现在有七口人了。”
四个佣人都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特别是年纪长的厨子,笑容之中夹杂着几许惭愧,他连忙将之转化为感激。
武老太太突然清醒了似的:“就是,英儿说的对着呢。你爷那时候,几十个长工,都当自己家里人对哩。给拾掇媳妇成家,这样好,都是天底下的人么。”
武伯英没有管她,倒了两盅酒,递给沈兰一杯,举起自己这杯,很有些动情:“这些天,辛苦你了。”
沈兰知道丈夫是个不会说好听话的人,这么一句,已经是他最大的褒奖了,捏酒杯的手有些颤抖,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夫妻二人喝下酒,一切尽在不言中,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