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页)
过世,政治上受诬陷,遭贬斥,忧患凋零,今非昔比。
欧阳修喜好酒,他的诗文中亦有不少关于酒的描写。一首《渔家傲》中采莲姑娘用荷叶当杯,划船饮酒,写尽了酒给人的生活带来的美好。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每年夏天,都携客到平山堂中,派人采来荷花,插到盆中,叫歌妓取荷花相传,传到谁,谁就摘掉一片花瓣,摘到最后一片时,就饮酒一杯。这样欢宴畅饮,直到深夜而归。
庆历间贾文元任昭文相时,常与欧阳修畅饮。贾知欧阳修饮酒时喜欢听曲,所以预先叮嘱一官妓,准备些好曲子来助兴。谁知这官妓闻而不动,再三催促,仍就无动于衷。贾文元感到很无奈。不料在宴席上,这位官妓在向欧阳修敬酒祝寿时,一曲又一曲地献唱。欧阳修侧耳细听,听完一曲,饮一大杯酒,心情十分痛快。贾文元感到奇怪,过后一问,才知道官妓所唱的曲,全是欧阳修作的词。
晚年的欧阳修,自称有藏书一万卷,琴一张,棋一盘,酒一壶,陶醉其间,怡然自乐。可见欧阳修与酒须臾不离。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二 酒闻趣事(1)
1。最古老的中山王酒
河南省有一战国时期的中山王墓,1977年我国考古人员对其进行挖掘,在墓穴东西两个库中,发现了两个装有液体的铜壶,外形为一扁一圆。东库藏扁形壶,西库藏的圆形壶。两个壶都有子母口及咬合很紧的铜盖。该墓地势较高,室内干燥,没有积水痕迹。发掘人员当场将这两个壶的生锈的密封盖打开,发现壶中有液体,启封时,醉人的酒香扑鼻而来。这两种古酒竟储存两千多年,至今醇正芳香。这一发现证明了战国时期我国的酿酒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1978年10月,北京市发酵工业研究所受故宫博物院委托对壶中的液体进行了鉴定。鉴定发现,从外看,两个壶整体完好,并不渗漏。在打开扁形壶取样时,一开盖便有种特殊气味,其壶内液体未满至壶口,壶壁没有液体下降的痕迹,液体呈浅翡翠绿色,透明,有很多像泥土状的棕色沉淀物。壶底有少量的铜锈块。壶中有一块直径大约5厘米呈椭圆形鸭蛋状的固状物。将圆壶打开,开盖时也有特殊气味,壶内液体也未至壶口,但壶壁上有液体下降5厘米的痕迹。液体呈黛绿色,发暗,不太透明。壶底有很多沉淀物。
鉴定人员用虹吸法将两壶内的液体分别转移到玻璃瓶内。并用广口瓶提取部分样品到化验室进行查验。12月完成鉴定,结果为:1。两壶液体均含有乙醇;2。液体的沉淀物很多,不是蒸馏酒;3。不含有酒石酸盐,故不是水果酒;4。含氮量较高,含有乳酸、丁酸。确定氮是属于动物性或植物性蛋白物质。
根据化验结果,判定该液体为奶汁或谷物酿造的酒。有些专家认为是一种配制酒,因壶中鸭蛋形固状物是人为加进去的,作为药材或香源在酒中进行浸渍泡制。
总之,无论奶汁酒还是谷物酒或是配制酒,距今已有2200余年的中山王酒的发现,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酒。
2。最早用曲酿酒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以制曲培养微生物酿酒的国家,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武丁时期就已掌握了“霉菌”生物繁殖的规律。《尚书》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的记载。当时就已使用麦芽、谷芽制成蘖,使用谷物发霉制成曲,把糖化和酒精发酵结合起来,作为糖化发酵剂酿酒了。
到了周代,由于酒曲的发展,曲蘖的含义也有了变化。曲,专指酒曲,种类也增加了,例如,《左传》中记有“麦曲”的名称,在“曲”前加麦字限制,可见已不止一种曲。因为谷芽中含有糖化酵素即糖化酶,所以人们用它来制饴糖。当时制的散曲中,一种叫黄曲霉的霉菌已占了优势。黄曲霉有较强的糖化力,用它酿酒,用曲量较之过去有所减少。有趣的是由于黄曲霉呈现美丽的黄色,周代王室也许认为这种颜色很美,所以用黄色制定了一种礼服,就叫“曲衣”。黄色后来成了历代帝王家的代表色。两汉时期,曲的种类更多了,例如有大麦制的,有小麦制的;有曲表面长有霉菌的,有表面没有长霉菌的。特别是当时除了散曲外,还出现了制成块状的曲,叫饼曲,而且不止一种。从散曲到饼曲,是酒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晋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制曲法,即在酒曲中加入草药。晋代人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中,就有此类记载,用这种曲酿出的酒,也别有风味。今天,我国有不少名酒酿造用的小曲中,就加有中草药植物,如白酒中的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