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 页)
松边走边商量着,不知不觉便来到办公楼前,可就在这时,在他们身旁的胡庆华突然打断卢嘉栋的话,用手指着办公楼颇为诧异的说道,而卢嘉栋和赵如松顺着胡庆华手指的方向看去,这才发现办公楼的各层,各室的窗户前无不挤满了面色震惊的人们。
震惊,对!就是震惊!当第一个人发现卢嘉栋和赵如松肩并肩边聊边向办公楼走来时,他的脸上便充满了震惊,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刚开始整座办公楼内还有呼叫同伴的嘈杂声,可没过多久,当所有人都挤在窗边后,这些嘈杂便成为一阵阵低沉的惊呼。
看着越行越近的卢嘉栋和赵如松,那彼此交流的神情和模样,哪像是针尖对麦芒的冤家,分明是多年未见的好友一般,而从两人不时露出的欣喜笑容,更可以看出这两人的关系非常融洽,根本没有闹矛盾的样子!
“老王,你不说卢总师这次得很难嘛,你看看,两人跟老哥们儿一样,这就是你说的难?”
“怎么可能?难不成两人以前认识?”听了同事的话,老王的脸色很不好看,可不管他怎么找台阶下,旁边的年轻人是再不会买账了。
不仅是老王,还有老张,老李,以及其他质疑卢嘉栋是否能度过这一关的人们,都被眼前的事实所惊呆了,他们的脑海中不约而同的浮现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卢嘉栋到底用什么方法办到的?
这样的问题只存在少数的脑海里,而更多的人看到这一幕在震惊之余更是不由得松了口气,进而由衷的佩服卢嘉栋的能力,而这些人心中的所思所想,用郭青山那句拍着大腿的兴奋话语最能表达:
“嘿!就知道小卢能办得到!”(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八章 材料的难题(求月票)
见到卢嘉栋和赵如松关系如此融洽,那些质疑两人将会出现矛盾的传言在铁的事实面前自然是不攻自破,转眼的功夫便烟消云散,当然也有好事者见到两人如多年老友般的关系,感到非常好奇,都觉得卢嘉栋和赵如松如此要好很是不可思议。
于是这份强烈的好奇很快便转化为十足的动力,而这些搞技术研究的人又特别的严谨细致,关于卢嘉栋和赵如松见面和交流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曾放过,很快关于卢嘉栋和赵如松那晚在资料室的情景逐渐呈现在人们面前。
而当人们得知真相后,在惊叹两人对火箭筒技术研究如此深入的同时,更对卢嘉栋那超前的眼光和扎实的技术水平表示由衷的钦佩,而这也触发了团队内的研制人员深深思考,卢总师和赵教授都已经把问题想得那么深入了。
可是他们自己还停留在如此肤浅的境界,再这样下去,还怎么跟得上卢总师的思路,还谈什么为国防军工贡献力量?由此,在不知不觉中一股多学习,勤思考,肯专研的风潮在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团队内悄然兴起
当然卢嘉栋和赵如松对别人的看法是不太在意的,哪怕是郭青山在事后跟两人述说了经过,但是无论是卢嘉栋还是赵如松也都是一笑了之,不过对于这股悄然兴起的学习风潮,卢嘉栋却稍稍感到有些意外。
他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为了榜样,但即便如此卢嘉栋对此还是表示欢迎和支持,因为在他看来,在这股风潮的带动下以及赵如松这样重量级的专家学者的加盟,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进程必将大大加快!
实际情况也如卢嘉栋所预料的一样,如果说赵如松没有加入团队之前。便携式火箭筒的研制只能用步入正轨来形容,那自从他加入之后,研制的进程就得用走上快车道来描述了,卢嘉栋依靠着后世的先进知识和超前的眼光,思维更加有创造性;
而赵如松曾参与过多项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对各项军工技术都造诣颇深。理论知识更扎实一些,两人的合作可谓是相辅相成,很快便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再加上研制团队内众人的努力,便携式火箭筒研制进程大大超出预期。
在弹药方面,以胡庆华为首的弹药研制组,重新制定了温压弹的研制方案,按照卢嘉栋制定的战术指标,将原来的液体燃料剂改成固体。这样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持久,杀伤力也会成倍提高,除了温压弹在稳步推进之外,单兵多用途爆破弹和串联反坦克破甲弹也进入论证设计阶段。
在发射筒方面,经过卢嘉栋的反复权衡,和赵如松不断的试验和摸索,最终将火箭筒的发射原理确定为封闭式平衡抛射原理,即利用发射时向后抛出与战斗部相同的平衡体。来抵消后坐力,来实现平衡发射。而当这一切都在顺利进展,便携式火箭筒也即将呼之欲出时,卢嘉栋和整个研制团队却遇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