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部分(第1/4 页)
他们统统通过选官入仕了。
姜旦体会到了什么是“求贤若渴”。姐姐看到鲁国士子时的眼神真让他发毛,那是何等的欢喜!
而追随他而来的士子们——他也是才知道; 这些人根本不是为了追随他!不然也不会在姐姐问“尔等可愿助朕?”这一句话就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他的身边当时就空荡荡的了。
等第二天再看; 他身边的人只剩下只会踢球的那些了……
就算让姜旦自己说,他也要说:剩下这些全是酒囊饭袋。
因为哪怕有一点武艺,想建功立业的也都在陪了他几年后找机会成为了侍卫或军人。
只有不想读书; 不想打仗,只想跟他一起吃喝玩乐的人留了下来。
姜旦觉得十分没有面子。
他觉得家里就他一个不学无术的人了。春花与孩子们都比他聪明……于是连球也不太想踢了; 似乎有点想向吃喝玩乐; 酒囊饭袋的方向发展。
姜姬从侍人口中听说姜旦沮丧的原因之后就给了他一个任务。
“阿扬快来了; 你去迎一迎他——要好好管教他。你是当哥哥的,知道吗?”她怕姜旦听不懂; 特意授意姜陶回去跟他爹仔细说清楚。
于是姜旦就来了; 他的任务是在这里接到姜扬后把他带到他家里去,一生都不许他离开。
这个任务的“刺激”性多多少少让姜旦提起了精神。
他在这里等了几天; 慢慢回忆起与姜扬相处的点滴。
他并不是没有察觉到外人在骂他的同时夸姜扬; 他也不是没有感受到当把他们两人放在一起比较时的恶意与阴谋。
他确实想过; 姜扬可能一直都想取他而代之。
春花与阿陶都因此而记恨姜扬。
他却没有记恨他。
不是因为他宽容,而是因为他很清楚,不管姜扬打的什么主意,鲁国的事轮不到他作主。
他做什么都没用。
他曾让姜扬多多读书,多多与人游戏——不要搞那些没用的东西。
但随即外面又有流言说他嫉妒太子,如何如何。他也就不再费那个口舌了。
但他每当看到姜扬费尽心血要把他比下去的动作时都感到无奈。
他觉得姜扬很蠢。比他更蠢。
姜扬根本不了解陛下。
发生在金潞宫那天的事永远都停留在姜旦的记忆深处,他现在回想起来时已经不会再害怕陛下了。因为他已经体会到了陛下到底对他有多宽容。
等姜谷回宫之后,他从义姐的口中得知了原因。他才知道,陛下对他所有的宽容都来源于他一点都不记得的母亲。
长子被改名为“陶”,他于无人时总是回忆长子的长相,希望能回忆起母亲的脸来。可惜什么都没有,他一点都不记得了。
唯有莲花台中神女庙里供奉的两尊神女像,据说其中一尊是他的另一个义姐,另一尊就是他的母亲。
他曾无数次在神女庙驻足良久,盯着那尊娇小的神女像拼命的回忆:母亲居然如此弱小吗?
她遭遇到不幸时,恐惧吗?害怕吗?
更大的悲哀涌上心头。
他是鲁王了,陛下更是富有四海。但他们强大的太晚了,根本来不及去救心中最想救的那个人。
这点感触让他在心底感到与陛下更亲近了一点。
奇异的是当他见到陛下时没办法把她当成“姐姐”来看。可当他一个人回忆的时候,总能感受到她是“姐姐”。
春花在得知他会今后负责看管、管教姜扬后对他说,她觉得姐姐对姜扬并没有对他那么好。
姜旦知道为什么,但他没有把这个“秘密”告诉春花。哪怕她是他的妻子,他非常爱她。
但有些事是不必告诉每一个人的。
他只是对春花说,因为他与姜扬有不同的母亲。
这足以解释了。春花希望他能对姜扬提高警惕。
姜旦点点头:“放心吧。等他到了以后,我会把他关在宫里,哪里都不让他去。”
这是为了他好。
姐姐对姜扬是没有多少耐心的。
姜旦在十里营等了半个月才等到了姜扬一行人。
出人意料,同行的人中还有孙相,却没有姜奔。他与孙相见礼,孙相道:“大王安好?”
姜旦笑道:“孤一切都好。”
孙菲说姜扬在路上受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