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第3/4 页)
个不是家大势大,与朝中的许多人也是联系紧密?自己跑去告状,你把人逼急了,人家是敢杀人的。
徐谦忍不住道:“公公,可是欺瞒宫中,是不是有欺君之嫌?”
王公公慢悠悠地道:“这不是欺君,天子说你是欺君那才是真正的欺君。”
这句话给予徐谦的震撼太大,想不到王公公见识这般深刻,徐谦不由感激地看了他一眼,道:“那么就说有不法之徒冒充倭寇,浑水摸鱼,使得时局糜烂,因此要治倭,率先要治流民之害,唯有断绝流民与倭人的关系,这倭患至少能十去其九。”
徐谦的一番话等于是把问题推到了流民的头上,话说这流民也是可怜,本来就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结果还被人三天两头的拿出来做反面典型。
王公公这才心满意足地点头,道:“果然是孺子可教,那么咱家再问你,要平倭患,你能献策献计吗?”
徐谦正襟危坐,道:“其他的,学生也不懂。不过以学生来看,要平倭患,首要便是提振军民士气,现今江南这边谈倭色变,更有甚者,连官军对倭人都是风声鹤唳,其实倭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军心民心,一些无知军民听了那坊间对倭寇夸大的流言,往往以为倭人极端凶神恶煞。在学生看来,倭人也是常人,无非就是轻贱而敢舍身而已,江南的官军乃是倭寇的十倍、百倍,又占有地利之便,若肯尽心用命,倭寇之患不足挂齿。所以学生以为,眼下当务之急是该当提振士气,肃清流言,如此朝廷再磨刀霍霍,调拨钱粮,征伐雄兵,届时自然就望风披靡了。”
王公公道:“如何肃清流言?”
徐谦正色道:“堵不如疏,要疏就免不了引导。”
王公公本来以为徐谦这家伙会玩一些文字游戏,敷衍过去,毕竟从一个少年身上还指望能问出什么有用的东西?谁知道这家伙一套又一套,还真有点献计献策的意思。他不由继续问:“如何引导?”
徐谦道:“办报。”
………………………………
今天第二章,同学们,票票还有木有……(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试练
“办报。”王公公顿时呆了一下,不由道:“朝廷已有邸报,也不见提振军民士气,徐谦,你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这些话可都是要传入宫中的,切不可想当然。”
世上有一种人,哪里有好处,他便会如飞蛾一般奋不顾身地冲上去,这种人,一般有个称谓叫做小人。
可是很不幸,徐谦恰恰就是这么一种人,不过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小人,他只是合理合法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而已,两世为人的经验使他只相信一个法则——人无外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
他这几日翻来覆去,终于明白了自己为何没有被利用价值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这个势字,男儿无势,自然就变得无足轻重。固然徐谦可以借势,可毕竟这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有了势,腰杆子才能挺直一些。
现在有人撞到了枪口上,那不坑你还坑谁去?
徐谦深吸一口气,开始忽悠起来:“邸报虽好,可毕竟看的多是官员,而报纸若是能添加一些稗官野史之类又或者猎奇的故事,能更增趣味,便能吸引军民传阅,所谓润物细无声,官面上的文章过于古板,许多人也只是雾里看花,可报纸不同,报纸行文可以嬉笑怒骂,和邸报大大不同。”
王公公皱眉,随即道:“你的意思是,你来办这报?”
徐谦心里想,办法是我提出来的,多半可能会落到自己的头上,我不来办谁来办?不过他却正色道:“话不能这么说。谁来办,自然有宫里的人操心。学生只不过是为了国家着想,凭着一腔热血才作此建言。”
王公公上下打量他。一双眼眸似乎一下子看穿了徐谦的内心,道:“如此看来,你是真的想办报了。”
徐谦被王公公一句话差点没噎死,怎么自己就这么容易被人看穿?他只得悻悻然地道:“学生忧国忧民之心,可昭日月。”
王公公摆摆手,冷笑道:“话是这么说,不过你我是自家人,咱家也就说句不该说的话,当今皇上性子并不太宽厚。你提出办报固然是好,陛下对你似乎已经有了印象,若是这报办得不好,你当如何?”
徐谦拍着胸脯保证:“这个好说,定不会让宫中失望就是。”
王公公摇摇头,板起脸来:“罢,咱家该问的也都问了,这就回去上奏复命,你等着消息吧。”他站起来抬腿要走。又不忘嘱咐他:“若真的有圣命下来,你要及早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