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2/4 页)
并不困难。”
沙盘就是战场的直接反应,搞到这样精细的模板,那么敌我双方每一点动态都可以精确的反应,哪怕有人拆了一座房子,挖了一条壕沟,都可以注意的到,这种即时的判断,比费脑子去幻想和实用多了。
老蒋矜持的带着淡笑点了点头,心里头却郁闷非常。这玩意,不是他和中央军搞得,是朱斌那厮提供的!整个的演习所用装备里面,几乎他看不顺眼的都给换了,这不止是财大气粗炫富,这是在示威呢!
试想一下,京沪一带作为国防重中之重的区域,平时根本不可能让人随便的侦查参观,即使是为了军演需要,也只是有限度的开放而已。但朱斌他们干了什么?直接给出来俯瞰拟真模型,也就是说,这里的山山水水一丝一毫的细节,都在他们的掌握中………航拍图要复原出图纸来都已经很繁琐,更不要说做成比例尺的模型。
这样的手段,目前中央军没有。自己用的军事地图,都画的七扭八歪错漏百出,前年上海作战的时候十九路军就这样,那还是在上海作战啊,地图都是错的。
相比之下,一个最简单的差距就出来了,特遣舰队可以按照照片一般精确的地图进行作战部署,教导总队这边……老蒋都有点后悔了,闲着没事让这厮出来掺和什么,这不又让他有机会出风头了嘛!
不好大庭广众之下骂娘西皮,看看时间已经到了,顾祝同次长亲自主持宣布,演习正式开始!
一声令下,从南京到上海以及舟山漫长的战线上,数十组信号弹“嘶嘶”的尖叫着升上高空,分列在演习指挥部两边的双方主官都忙碌起来。
桂永清脸皮绷得紧紧,三十郎当岁风华正茂的,偏要表现出一副沉稳干练的姿态,声音短促有力的,不断发出一条条指令,自己守着的小号沙盘和各种地图旁边,参谋处长温祖诠亲自带领十几号手下,配合中央空军和其他辅助兄弟队伍一起排兵布阵,不知就里的,从外边听上去,颇有一种风雨欲来的紧张气氛。
演习指挥部导演部的人不停地两面穿梭,来回的蹿,随时把部署动向结合裁判组的报告记录下来,复原在沙盘上。旁观的各色人等手里端着各种洋酒,低声的议论着,观察着,判断着。
一开始的时候好像都很正常,可没一会儿就都觉出不对劲了!怎么各种指令和部队调配几乎都是桂永清那边来的,朱斌那边,几乎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怎么回事?!
老蒋皱了皱眉头,挥手叫人去看了看,回来一脸诡异的向他报告:“校长,朱汉臣和他的参谋人员都在喝咖啡!除了听前边的无线电台通传消息外,几乎并不下达指令!”
“这是怎么回事?把演习当儿戏不成?”老蒋顿时拉长了脸,看看人家桂永清小同志做得多好,海陆空各兵种各路兵马调集的井井有条,每一部的调配流畅迅速,骤然看上去,似乎有山崩海啸一般的澎湃效果,说明整个战场都耳熟能详,完全了然嘛!这才像是指挥若定的大将风范。
朱斌不发出命令算怎么回事?难道消极应付?这不是他的做事风格。
“再去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作为总指挥官不随时控制各部的进展,这仗如何打法?”
出身黄埔的参谋副官又跑出去了,过了一小会儿回来了,一脸的古怪,迟疑了下回禀:“校长,朱汉臣说,他们的作战计划早已经下达,各部都进行过数次演练磨合,除非出现不可预测的变化,否则总指挥部用不着随时发令,让各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更可靠。”
“这是什么理论?不随时随地的指挥掌握,前面的人能打得好仗么?简直是胡闹!”
这样的说法跟老蒋自己的军事理论完全不搭调,登时嗤之以鼻。下边的人懂什么?如此横跨数百公里的庞大战局,哪能让他们自己乱来?必须得有一位优秀的高级统帅居中调配,那才能打出好战果来嘛!就跟他老蒋一般,百万大军的剿匪行动,若无遥控指挥,不知道要搞成什么样。
“哼!也罢,他喜欢自行其是,便让他品尝失败的苦果。不摔打,不成器!”
老蒋哼哼着,暂时不大算做点拨了。塞克特将军和法肯豪森等一群德国老将却听得真切,当时纷纷露出惊讶的神情,互相交换一下眼神,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他们却又是另一种的想法,这朱斌,真的已经做到了那种程度么?
出身正统德国陆军的他们,又经历过各种战争的洗礼,最清楚像这种区域跨度大、作战环境复杂、动用兵种多且变化迅速的战斗,作为后方的指挥中枢,很难跟前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