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1/4 页)
1927年北伐成功,孙传芳大败,顾问团也就星散了,曹翰没有跟着败退关外,便留在了南方,再没有出仕,宁可隐居在滩浒山岛。1931年杨度在上海租界病逝,他曾经出面拜祭。
自从落脚舟山后,朱斌就令情报部和内卫部把整个区域内的情况过了一遍筛子。似曹翰这种奇怪的家伙躲在一个小岛上,实在很难不引起重视,自然要查。张耀祖本就是上海地头蛇,再加上青帮、斧头帮等势力的支持,要查一个人的底细并不太难,更何况,当初曹翰也算是名扬一时的人物,留下的线索极多。
当时是没有当回事的,现在此人冒出来了,牵扯这么大,自然不可放过。
听他这个说法,朱斌觉得很滑稽,这两年他看了不少的古典书籍,多多了解中国文化,今天曹翰玩的“姜太公钓鱼”明显宣示了其用意,但“恩主”什么的,跟《三国演义》主公之类的相似,这年头还有人这样作风,有意思啊!
摆足了架子,曹翰这才道:“其实,要判断朱老板的行踪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鉴于当今日本人对先生恨之入骨,必除之而后快,国内各路人马也心怀异想,用心不善,江湖上也是暗潮涌动,为安全计,朱先生自不会轻易抛头露面,自陷险地。因此,若要往来上海与舟山之间,不外飞机、渡船两者而已。”
“飞机太过显眼,起降都需场地,容易遭到日人之阻截,乘船则不便出黄浦江入海,易被日本军舰袭击,唯有南下过杭州湾最为便利。再有,先生之军队所用舰船绝不与当今世界各国相同,很容易辨认,曹某只需令人在岸边多加留意,又亲自观察多日,提前拦住,又有何难?”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在曹翰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只要用心观察,朱斌自以为行动隐秘,却给他成功的“守株待兔”了。
“千万不能小看天下英雄啊!”朱斌心中颇有感触,冲着张耀祖点点头。
张耀祖很不情愿的对曹翰一抱拳,阴沉着脸道:“受教了!我会和情报部上下认真检讨的!”
曹翰轻轻一摆手,好像干了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不过这番表现,却也让林半仙等人刮目相看,盛名之下无虚士,能让朱斌手下注意的人,果然非同一般啊!
虎生很不服气的搓着剃刀,瓮声瓮气的问:“那你就装姜太公钓鱼?要是拦错了呢?要是被咱们的快艇撞翻了呢?你干嘛不光明正大的上门?喊一嗓子也行啊!”
曹翰悠然一笑:“若然朱先生的部下也跟那帮不成器的家伙一般横冲直撞,曹某自然不会现身此地。一次拦错,可以再来一次嘛。方才我若是站在船头乱喊朱先生的大名,恐怕早给你的机枪打下海湾喂鱼了!”
虎生闷哼道:“算你识相!”
林半仙眼神闪烁,阴阴的道:“朱总队别听他胡咧咧,听上去好像真的一样,实际上,他也就是认得咱们的舰船而已!今日不管你在不在上面,他都要拦住的。只要说出要见你,自然会引起卫士的重视,到时候自能有见面之期。嘿嘿,好一张巧嘴啊!”
朱斌一想还真是啊!这厮既然打定主意要来见自己,甚至是投奔的话,正经八百是上不了舟山基地的,那就装神弄鬼的引起注意,好手段!不过也证明了,这假道士并非浪得虚名,有一套啊!
搓着下巴,一手按着膝盖身子前倾,朱斌摆出一副山寨老大的姿态,盯着曹翰道:“承蒙曹先生厚爱,既然能在孙大帅帐下得享尊荣,必是有真才实学的。只是,你怎么就知道我一定能接受呢?”
莫名其妙找上门来,谁知道你打什么主意啊!朱斌又不是拉的草台班子,对于重要人手,那是宁缺毋滥的。
曹翰两手一背,瘦骨嶙峋的胸膛挺起来,傲然道:“就凭我对国内军政各界了如指掌,各种鬼蜮伎俩洞若观火。朱先生麾下人才济济,不乏在座的诸位一般当世高人,然并无一个能帮你看清天下时事,判断政治倾轧和权术斗争的明白人。”
此言一出,满屋子人面面相觑,不少脸上显出异样的神情。这句话,正中朱斌最头疼的短板!
一直以来,论行兵打仗、发财致富搞建设弄装备,朱斌是好手,余报国等一群青年才俊也各有所长,加在一起,配合无间,所以发展的极快。
但是,面对国内国际纷繁复杂、风云变幻的局势变化,判断起来就格外费力,即便是有陈少宽这位老资格的长官在也没啥用,无他,老陈也不擅长政治斗争,跟国府那帮子老油条比起来,差多了!
职业军人和职业政客之间的差距,有太平洋那么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