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页)
眉冷对千夫指”,不过也是如今的风气就是有很多男子都喜欢擦脂抹粉的,自己和祝英台女扮男装才能蒙混过关。
“这是北魏流行的一首民间歌谣,讲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 ”
谢道韫已是悠然问道。
☆、第11章
祝英台原本就对谢道韫充满钦佩之情,再加上《木兰辞》的主角花木兰正所谓是巾帼不让须眉,十分对祝英台的胃口。所以谢道韫这么一说,祝英台就立刻举手了。而梁山伯也是有自己的见解,竟与祝英台同时举手。
“请。”谢道韫浅笑道。
“学生梁山伯。”梁山伯站起来对谢道韫作了个揖,继而道:“学生觉得这首木兰诗,一定是一个男人所作。它虽然写出了花木兰的忠和孝,却未能写出女子的自主意气。”
闻言,谢道韫一愣。而梁月也扭头去看梁山伯。
“愿闻其详。”
梁山伯笑了笑,对祝英台道:“英台,你来讲。”
他们自信彼此的想法是一样的,祝英台认真地点头,然后道:“嗯!先生,故事里的木兰,之所以从军,并非出自本意,而是因为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长儿,木兰无长兄。木兰出于忠孝,不得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其聪明勇敢,忠孝德行,令人敬佩。但遗憾的是,木兰最后还是回到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闺阁之中。为什么女人就不能挥洒自己的天地?而男人总要把女人关在房里,不让其自主自由呢?”
梁月听了前半段倒是觉得祝英台说的不错,可是后面的却不能苟同了。
谢道韫已经是听愣了,大抵从来没有“男子”这么说过。祝英台以为自己说错了,小心翼翼地问道:“先生,我说错了吗?”
谢道韫摇头笑道:“没有,你说的很好。”
这时梁山伯看着梁月的神情,小声道:“阿越,你怎么了?”
梁月连忙摆手,谢道韫回神之后倒是笑着看了看梁月,道:“这位小友,你有什么看法大可以说出来。”
梁月听谢道韫都开口问了,不回答也是不礼貌。便也站起来,作揖之后,道:“学生梁越。其实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诚如英台和山伯所说,花木兰从军并非出自本意。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学生以为最后花木兰回到闺阁之中,才是她的最想要的生活。花木兰的确是巾帼英雄,女子楷模,可是,每日过着刀尖上喋血的日子,每日都有自己的同伴在自己的面前死去,谁曾想过她内心真实的感受?她必也是厌倦了那样的日子,才要归于最初平静的生活。”
“自己的一片天地并非朝夕之间就能闯出,许多人一出生不必劳作便是一世富贵,可许多人穷尽一生也无法得到温饱。所谓可任意挥洒的天地,自由,不过是没有经历过世事艰辛的闺阁千金无聊至极想的东西罢了。若是有朝一日,她失去了身后所能依仗的物质基础,她要面对世间种种艰辛,疲于生活劳碌,想来也不会再去想所谓的自由了。花木兰或许是想要那样的自由,但是她女扮男装入的军营,若做了那‘尚书郎’,这结果岂是她能承担的起的?《木兰辞》中的花木兰不论是一开始的从军、还是最后回到闺阁之中,不过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更好地生存下去罢了。学生以为最后她能回到闺阁生活,是她的最好的结局。”
祝英台立刻不可思议地看着梁月,似乎不相信梁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梁月说这些话的时候则是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想起孤儿出生的哥哥一路走来的艰辛,是以完全没注意到这番话无意间得罪了祝英台。祝英台看了一会儿梁月,便露出一些不满的神情来,隐约还带着一分探究。
谢道韫听了再是一愣,然后对梁月笑道:“你的见解也很是独特。”
“这首北魏流传的民歌,意在通过聪明勇敢的花木兰,宣扬忠孝思想,这是中原文化的传统。难得你们三位身为男子能有如此的见解,将来三位的夫人必让花木兰羡慕不已。”谢道韫总结道。
祝英台嘟嘟嘴没说话,梁山伯则是憨憨笑着。梁月坐下之后,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前世的自己不过是在家中自习,从未经历过学堂。更别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发言了。刚刚她居然能把那番话顺顺溜溜的说完,不错不错……
底下又传来一声嗤笑,原来是王蓝田,谢道韫问道:“这位学子,你可也有什么看法?”
王蓝田撇嘴道:“看法是没有。不过花木兰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