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久久寻思,始得恍然,盖卢氏卒于清康熙十六年 (1677年) 五月,葬于十七年七月,其间一年有余,灵柩必暂厝于双林禅院也。性德不时入寺守灵; 遂而有怀思诸作。《望江南》第一阕有‘暗飘金井叶 ’句,当为清康熙十六年 (1677 年) 秋作;第二阕有‘忆年时’句,则必作于清康熙十七年 (1678年) 。据《日下旧闻》、《天府广记》等载,双林禅院在阜成门外二里沟,初建于万历四年。”(引自1998年第4期《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容若宿于寺舍僧房,不但不能遗忘世俗情孽,反而在清净中更勾起对亡妻的刻骨怀念,他的“有感”并非一朝踏破情关。而是在这种似悟非悟的心灰意冷中继续自我深陷,对前情更不能忘。
梦江南(3)
据1961年发现的纳兰致好友张纯修的手简中写道:“亡妇灵柩决于十七日行矣,生死殊途,一别如雨,此后但以浊酒浇坟土,洒酸泪以当一面耳。嗟夫悲矣!” 可知卢氏落葬以后,容若的心情并没有平复的迹象。
第二阕亦写自己禅院枯坐,时日飞转,已是翌年,耳听得秋风秋雨消磨,心里前尘旧事如灯影飘摇。被禅钟经声惊动。耳中所听,眼中所见都是凄迷情景,更增添了惆怅。内心似悟非悟,像站在秋风原野上一片荒芜迷惘。全词意境语调如杜鹃啼血,声声切切凄凉到叫人不忍卒读。
程垓《满江红》词中有“薄雾笼花天欲暮,小风吹角声初咽”之句,容若将“天欲暮”改作“娇欲泣”传神而生动,把薄雾下沾露的花枝那股娇怯可怜,仿佛美人带泪的样子活现纸上。明写物,暗为写人,此三字之易,已重造一番意境。
“未梦已先疑。”一句词到,意到,然,词未尽,意也未尽,是此词筋骨。
禅语梵音间,前尘旧事中, 灯下思量着,我觉得心里似轻似重,这一生际遇似真似假。
若是血肉相连的爱,一个人的离开,会让另一个人随之萎谢。
你离开,我衰败,心花零落,落地成灰。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减字木兰花(1)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情一诺】
古人比现代人更更重承诺,《史记…季布传》记:“楚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季布一诺千金,杀头不改还可以说的侠客行经,《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又载:“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韩康只是个采药卖药的,却如此有个性和原则,说言不二价就言不二价,而且还三十多年不改。诚然,这不符合商业社会市场经济的规律,也是在古代小农经济才能发生的事情,如果是在现时,韩康只有两个下场:因为个性突出而被炒红,成为商界奇迹,更多的可能性却是,他被市场规律无情淘汰,没人买他的帐,最后无辜饿死。
诺言很重要,人无信不立,我们都知道。然而像行入陌生莽野森林周围环境斑斓反复,危险重重,已经不能再轻易举步和相信人了。信任和被信任之间关系断裂,情感疏失,一点一点滴尽。对事的态度如此,对人对情感的态度,莫不如此,罅隙巨大,最后我们变成没有热血的人。
读《饮水词》会感觉到脉脉的温情流动,一个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男子,在他的词章中不倦不悔的倾诉对感情的执着,对友情的坚定,像一道道疗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这是多么天真而叫人欣喜的话。在几百年前,会有女子相信这句承诺,也会有男子愿意说出这种承诺,两人相待一生。而现在,且不说无人会说这样傻话,即使有人说,过了十六岁的我们就不会相信了,世事多变且凉薄,你能坚守都不代表我亦可以同样。感动归感动,感慨归感慨,我们到底不会许诺,生活教会我们现实太多。
回到容若的《减字木兰花》里来,读他对情的不悔和承诺。上阕写午夜梦回,颇有“冷雨敲窗被未温”的孤寂。在凉薄的夜里独自醒来,眼前烛花摇影,寥落而感伤。因为深受相思之苦,所以有“不许孤眠不断肠”的反语,告诫自己不要多想。不过显然是徒劳的,下阕即写人已在思量中,说道虽然你我现在被分开了,但是我们之间的誓言是经得起考验的,好象季布许人的诺言,说了就必然做到,此刻虽然彼此音信渺茫,不知近况如何,但是只要我们能耐心等待,等这波折过去,你我一定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