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解药:解决“老鼠仓”问题,除了和“内幕交易”一样需要建立重奖举报制度以外,更需要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基金公司加强内控管理,在内部风险防范上多下功夫,从思想意识上和监控技术手段上令“老鼠”无缝可钻。
风险评级:★★★★★ 常年发病、持续时间长、危害很大
提供者:91投资风控网
老鼠仓是指机构或者庄家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当然,最后亏损的是公家资金和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老鼠仓”属于利用内幕信息以及运作资金的职业优势炒作股票,涉嫌利益输送和内幕交易。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一直以来,“老鼠仓”在基金界就是普遍现象。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想防范这种损人利己的做法,比如要求基金经理上报本人及直系亲属的身份证和账户资料,这一制度有一定效果,但对基金经理的监管效果有限。在现实中,基金经理的“老鼠仓”不仅不会使用上报的账户,甚至连旁系亲属的账户也很少使用。唐建等人用直系亲属账户做老鼠仓的情况纯属例外,而当他们被处罚后,相信很少有人再用 这些容易被查的账户做老鼠仓了。
参与内幕交易的,不仅仅是上市公司高管,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的从业人员,相关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甚至还包括律师、会计师、财经记者等等。这些敏感人群,在证券市场发达的欧美资本市场上,都是监管的重要对象。而在国内,由于法律本身的不完善,加上法律执行得不到位,使得禁止内幕交易的规定效果很有限,证券市场上内幕交易大量滋生。本来不该炒股的人,却在股市上低买高卖,“成就”着自己的财富梦想,并加剧了普通投资者的风险。内幕交易者和广大投资者参加的是同一个比赛,但 却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赛还没有开始,结局已经注定。
“粮食丰收之后,必须提防鼠患”,这句曾经贴在农村宣传栏中的宣传语,如今也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形象描述。2006—2007年的大牛市行情让投资者们切实体会到了“粮食丰收”的喜悦,然而喜悦的背后却是“鼠患”横行。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的“老鼠仓”行为已被中国证监会查实,唐某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个因内幕交易而被查处的“基金经理”。
在2008年的大熊市当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股市把曾经高高在上的基金经理也掀翻在地。人们开始质疑这批20世纪70后甚至80后的年轻金领的能力,人们开始讨论“菜鸟基金经理”的问题。实际上,一个人仅仅是能力差点还不足以给别人造成大的危害,最可怕的是这个人很有能力同时又很“坏”,那么他造成的破坏力远比无能者大得多。
法律风险(2)
唐建事件发生后,记者对多位基金经理的采访可以反映出他们的心态。“唐建事件对基金业打击不小。最近公募基金经理都很消沉,抱怨薪水太低,加上风险和收入不成比例,好几个基金经理都强烈申请要做研究员。”一家基金公司投资总监说。多位受访的基金投资总监说,“公募行业的收益与风险太不对等了,我们简直就是在做贡献!到哪里不能赚这几十万呢?”
说这话的投资总监们,2008年基金投资者的损失你们赔吗?牛市里信心极度膨胀为自负,这样的人格特质适合做基金经理吗?2007年你们拿上万亿资金把所有股票都“轰”上去,这也叫“投资高手”?100%的股票都在涨,你们也跟着涨,这体现了你们的选股能力了吗?如果体现出来了,那么在2008年的下跌中,你们手里哪个股票没跌?这种靠资金推动一哄而330上,再一哄而散的投资管理模式怎么就能证明你们到哪里都能赚到这“几十万”呢?
实事求是地讲,他们这种说法非常奇怪。因为和私募基金管理者将自己的钱和投资者的钱一起投资所承担的风险相比,和私募基金有限的社会资源和资金实力相比,我们看不出公募基金经理的风险到底有多大。要知道,他们并非创业者!他们并没有承担股东风险!!就算从经理人的角度讲,他们的年薪可以说超出了大多数“金领阶层”的年薪了,而他们的业绩奖金更是一般单位的人无法想象的。也许,他们认为与自己“创造”的数以亿计的“价值”比,年薪百万也太低了。但他们没有想过,他们是员工,他们没有创业,他们没有投资,他们没有自己去建设庞大的基金销售系统,他们不是靠自己的名气获得银行和证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