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2/4 页)
工程方面的世界成就。最后,他总不会忘记谈到他的老本行法国高速列车。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我们的会谈中的设想、遇到的问题都以会议纪要形式报告戴尔马涅主席,希望最后形成一个以经社理事会名义致法国政府的建议报告。他对我说,他在经社理事会工作了快10年,认识所有的委员。凡中法间想要合作的行业,只要中法开单子,他都可以找到法方对应的人。他是如此诚恳,有时我都觉得由于我们内部协调不畅,有点愧对他的这番热情。蒋晓东后来告诉我,老先生特别关心他们留学生办的这家引智公司,常常帮助他们引见法国企业和主管领导,并多次亲自出席他们的活动,给予最直接的支持。
老德就是这样一位办事认真的老头,他心里装的就是中国,通过与他的交往,特别是共同主持中法中小企业合作圆桌会,也使我对法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热情和困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3) 介绍了两位老夫子,我想再介绍一位年轻人,她叫李明嘉(Rébécca),23岁,巴黎东方语言学院学生,是个小姑娘,但她最反对我说她是小姑娘,因为她已是巴黎大学生自办杂志《别样的中国》(Autrement la Chine)主编,杂志发行量超过1000份,在巴黎的大学生及一些与中国事务相关的部门中影响较大。因为她的杂志,我认识她并成为了朋友。在办杂志之初,她向我谈了想法,我认为是好事,就表示赞同并出了点主意。创刊时吴大使还应邀写了发报刊,出第二期时她又采访文化处刘公参,专门谈中国在法文化年。后来是中法建交40周年,她执意要采访我,让我谈一下中法双边关系。她办杂志可谓呕心沥血,从组稿到编辑、排版到印刷、发行,从联系被采访人到找到赞助商,几乎都是她一个。我问她为什么要这样苦自己,做这件与自己利益毫不相关的事。她回答得很干脆:“喜欢”。
别看小女孩年龄不大,办杂志却很有经验,我特别佩服她想采访谁就是谁。从欧莱雅公司(OREAL)在上海的总经理、欧洲航空航天防务集团(EADS)驻京代表石巴胡到文化年法方主席昂格雷米,她特别能抓住读者的眼球,知道这些人物的访谈必然提高杂志的可读性。当然,中国大使馆的支持,也使她的杂志更具权威性。她在中学就开始学中文,曾在北京语言学院进修过一年。她特别热爱中国,喜欢和中国人交往,与卡班一道,成为来我们大使馆出席活动时一老一少两个“常委”。她的已故父亲是一位科西嘉艺术家,母亲是阿尔及利亚的音乐家,为伊希市政府工作。伊希市长安德列·桑迪尼曾对我说起李明嘉一家,表扬他们一家,包括已故的父亲是文化对话的榜样。李小姐很执着,她已认定中国是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全部,她利用业余时间陪同中国代表团,当翻译,在侨校教中国人学法语。有一次,我在吉美博物馆参观孔子展时与她母亲不期而遇,她母亲对我说,李明嘉想听听我对她未来职业选择的建议,问我有没有时间。几天后,她给我打了电话,并按时来到大使馆见了我。原来她想在继续办杂志、走新闻传媒的道路和报考巴黎政治大学,然后再争取考入外交部,以便将来到北京当法国外交官之间要进行选择。我听完她的来意后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别看她年龄不大,对自己的未来早有考虑,我特别想感谢她对我一个中国外交官的信任,专门来使馆听取意见。我根据自己的经历,介绍了外交工作的特点、纪律和由于职业所带来的家庭生活方面的牺牲。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一神圣工作,使我开拓眼界、浓缩人生,在法国结识了那么多的朋友。我说,我对新闻工作不了解,但记者是无冕之王。如果今后能用手中的笔,为促进中法关系多写些好文章,同样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最后,我用一种礼貌的外交语言说:“只要你用中文,为中法友好工作,不管做什么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我不知道她最终的选择是什么,但可以肯定,伟大的中国已融入她的生活、融入她的血液,而中华的腾飞无疑又为她职业生涯的发展铺就了一条锦绣大道。
我离任前夕,摄影家吕布里内埃执意在凯旋门边上最有情调的“明星”酒吧为我搞了个晚会。我把李小姐也请来了,为的是向她说声再见。来参加晚会的朋友很多,中心的议题还是中国。犹如中法关系是个偌大的舞台,我同我使馆所有的外交官同事都不过是这个舞台上的普普通通的演员,不同的是我今晚要谢幕了,我要说谢谢大家对中法关系发展的关心。李明嘉一夜不语,散会时,她说要自己一个人走走。我陪她从“明星”酒吧走回了大使馆,她依然路途无语。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