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谁是罪魁祸首
人们常说,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然而,在吸烟者的眼中,正是由于香烟的“一利”、“二利”甚至“百利”,才让他们对吸烟总是恋恋不舍。提起吸烟的理由,烟民们的回答大多是为了“放松心情”、“缓解精神压力”、“控制体重增长”、“清神醒脑”,还有些人吸烟是因为“喜欢香烟的味道”,或者“形成了固定的习惯”。综合以上回答,我们大致可以将吸烟的理由归结为三点:即“身体性依赖”、“精神性依赖”和“习惯”。这三者互为关联,形成了一个“恶性三角形”,从而使戒烟变得困难重重。在反复吸烟的过程中,这个“恶性三角形”会变得更加牢固,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香烟中的尼古丁。
如果没有香烟,吸烟者会出现身心活动能力减退、犯困、头脑呆滞、思想不集中、烦躁不安、口干舌燥等多种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出现,正是在身体感知到失去尼古丁之后发出的悲鸣——这就是所谓的“身体性依赖”。
“精神性依赖”是指,在人们不断吸烟以获得*与陶醉的过程中,这种*与多种感情的起伏产生了某种密切联系,从而导致人们在意识上形成了一种“没有香烟就无法思考人生”、“就活不下去”的状态。比方说,有人要在会议中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在临开会之前,他先抽了支烟,结果这次报告进行得十分顺利;接下来,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都会“碰巧”抽支烟,而所有的难题也都“碰巧”获得了圆满的解决。这种情况下,就会慢慢地形成一种希望通过吸烟来缓解不安和烦躁情绪的想法。在思考问题、酝酿新方案或者想要走出困境的时候,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借助香烟的力量,这些都是“精神性依赖”的具体表现。
所谓的“习惯”是指吸烟与人们日常生活的某种行为构成密切联系的一种状态,诸如吃完饭、打电话或闲来无聊时都会抽支烟。一旦养成了打电话时吸烟的习惯,那么,只要拿起话筒,就会形成“电话=香烟”的固定链接,从而条件反射性地想要吸烟。正是由于人的思想和身体已经记住了吸烟行为与某种动作之间的固定关系,因此不吸烟时,人们才会感到心绪不宁、口中无味,不知道应该如何打发无聊的时间。
试想一下,假如按照一个普通吸烟者每天吸20支烟、每支烟抽10口计算的话,1天就要抽200口烟,1年下来,就要重复7万多次吸烟的动作。因此,在一打电话就吸烟的反复重复中,形成“电话=香烟”的固定链接也就不足为奇了。简而言之,一旦日常生活的某种行为与吸烟之间构成了联系,人们就会在每天不经意的生活中条件反射性地吸食香烟。
很多人喜欢将无法戒烟的原因归咎于“吸烟已经形成习惯”,然而,这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习惯问题,在其背后,还隐藏着“身体性依赖”和“精神性依赖”的深层原因。因此,戒除烟瘾实际上就是摆脱或者从“恶性三角形”的束缚中求得解放的过程。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吸烟属于一种药物依赖
以前,烟草被归类于嗜好品的范围,而最近,人们对于将其归为嗜好品的分类方法产生了质疑。由于不断吸烟会陷入“想戒也戒不掉”的上瘾状态,因此,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烟草纳入了“依赖性物质”的行列。所谓“依赖性”,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药物的强烈欲求,或者是在了解其对健康和社会有害的情况下却无法停止的状态”(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亚历山大?格拉斯曼博士)。
1987年,人们研究发现,香烟中的成分——尼古丁是形成依赖性的主要物质。要让某种物质形成一种药物依赖,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精神性依赖”、“耐药性”、“戒断症状”,而香烟完全具备了上述条件。因此,尼古丁被归为与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具有同等地位的依赖性物质之列。
在嗜好品中,除了尼古丁以外,还包含那些能够提神醒脑、放松心情的物质。例如,含有能让人产生依赖性的化学物质——乙醇的酒精饮料、含有咖啡因的咖啡、含有可可碱的巧克力、含有茶碱的茶等。根据用法的不同,人们对这些物质也容易上瘾,然而,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比对这些物质的依赖程度要强烈得多。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有6成到7成的吸烟者都有着“戒烟”或“减少抽烟数量”的想法。在日本,人们将吸烟者比喻为“爱烟家”,在这部分人中,由于个人的喜好而抽烟的人数只占了吸烟者的3~4成,更多的人则是处于“不想吸却不得不吸”的状态之中。另外,吸烟者翻译成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