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3/4 页)
听着一个又一个的名字,有的耳熟能详,有的好像在哪里听过,而有的则不没有什么印象,不过却又有着一种熟悉的感觉。在数十个响声报过名之后,一切才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样子,而此时,玄影他们三个人都有些发懵了,到底面对的都是一些什么样的孩子啊!
“你们……你们……你们都是历史名人也!”玄影有些不敢确定的说道。
“对于后世人来说,我们的确算是后世名人,但是对于我们那个时代,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只是一些比较天资聪颖的孩童罢了。”那个脸蛋胖嘟嘟的孩童站了出来,对玄影他们说道。
“你是?”玄影完全没有记住他们谁是谁。
“我叫孔融。”小男孩看着玄影说道。
“你就是那个孔融让梨的孔融?”玄影张大着嘴巴的说道,没有想到孔融那么可爱,那么的正太,那么的萌动,玄影还以为,叫孔融的,一定是只恐龙。
“如果后世没有一个叫做孔融的,而他没有做过让梨这件事的话,那么你说的孔融就是我了。”看着眼前四五岁的孔融,玄影惊讶的听着孔融嘴里说出的那么成熟的话语,完全无法想像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会是一个。
“大哥哥,你们不是要挑战守护者吗?那么我们还是快点开始吧,我们有些等不及了,好久没有人来陪我们玩了,这一次,我们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了,真是太好了!”一个可爱的女娃拍手叫好道。
“嗯,也是,好吧,我们要怎么过你们这关啊?”听了那可爱女孩的话,玄影摸着下巴的说道,觉得还是尽快过关的好。
“古有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那么我们也来过五关,第一关,请你们说出《三字经》的出处,作者,除了原有的三字经,还有哪些三字经,最后,请你们背出《三字经》的全文。”一个男孩站出来,对玄影他们说道,并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这么简单啊?”玄影不敢相信的问道。“擎宇大哥,你来。”玄影说完简单后很无耻的把问题推给了擎宇。
“呵呵……你啊你……”擎宇笑着指了指玄影,站了出来准备开口回答孩童的提问。
“不行,必须由你回答。”就在擎宇准备回答的时候,一个男孩站了出来,指着玄影要玄影回答。“看样子,这位大哥哥是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肯定对三字经有所了解,所以不能由你回答,而要由这位大哥哥回答。”男孩指着擎宇说道,接着又指了指玄影说道。
“什么?我?”玄影有些难以相信的指着自己的鼻子问道,在得到确切的回答后,只能无奈的站出来回答道:“《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三字经》其书作者说法大致有四种:一、明代黄佐《广州人物传》十,明末诸生屈大均《广东新语》十一,清代恽敬《大云山房记》二,都以为作者应是宋代末年的区适子;二、清代邵晋涵诗:“读得贞黎三字训”,自注:“《三字经》,南海黎贞撰。”据此以为《三字经》为明代黎贞撰;三、或者又有区适子所撰,黎贞增广之说;四、世传王应麟撰,因为各说不同,至今还无定论。至于还有些什么《三字经》那就多了,像还有是《女子三字经》;《工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佛教;道教的《三字经》等等……”玄影虽然不学无术,但是对于《三字经》还是比较熟悉的,在绞尽脑汁回想有关《三字经》的事情以后,说出了所有自己知道的事情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