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不亦乐乎。
几碗酒下肚,我醉意渐强,眼前的方桌也开始旋转起来。我知道,不能再喝了,否则就要误事,于是赶紧调转了话题:“四爷,您刚才说,在采参的时候如果打猎,祖师爷就不会保佑了,这点小侄不太明白,望四爷详述”。四爷答道:“刚才我与你说了凡人不易进山抬参的两大原因,现在我再说说这最重要的第三条。我们抬参之人,是蒙上天之恩,才能够采集到这异世的宝物,倘若没有神明相佑,不仅会两手空空,而且还会遇到麻达鬼的纠缠,所以抬参人从进山到下山,都必须遵守山规,不能有一条与之相悖”。
说到山规,四爷的眼睛立马变得锃亮。我知道,这下他的话匣子是彻底让我打开了,自然心中暗喜。四爷继续说道:“久居山下的镇民,由于畏惧老虎,常以老虎为山中之神,如想上山采药或打猎均要提前前往‘虎神庙’诚心祭祀,以求虎神保佑;我们这些进山抬参的却不信虎神,我们有自己行业的祖师爷,他姓孙名良,祖籍山东,本是一个善走单棍的老把头(注:老把头,指挖参的首领;走单棍,指擅长孤身一人进山挖参),后在这不咸山中不幸仙逝,死前留有一首绝命诗,诗曰:‘家住莱阳本姓孙,隔山跨海来挖参。三天吃了个喇喇蛄(注:喇喇蛄,在东北常见的一种虫子,两只前足呈锯齿状,通体黑亮,力气较大,喜在夏秋在亮光处出现),你说伤心不伤心。有种上山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从此之后,老把头便飘然成仙,常出来显圣,化身为白胡子老头,引渡迷山之人,指点他们获得宝参,脱难下山。以致后来祖师爷威名远扬,使得原先那些以虎为神的猎户和其他山民都以他为山神。阴历三月十六日是老把头生日。每至此日,不咸山下各村镇的抬参人、伐木人、猎户都要置办酒席,焚香设奠,以祈平安。听到这里,我恍然想起半个月前,许多采药人和猎户的家里的确供奉着香火,只怪我当初怕犯了忌讳,没敢深问。
四爷越说越兴奋,开始滔滔不绝起来:“入山抬参时,先要选背风向阳的矮坡搭上埨子(注:埨子,东北方言。指构造极其简易的窝棚),待埨子盖完,要马上在埨子的东南方向,用三块瓦盖上一座小庙来供奉山神爷。抬参人要自备纸禡,上印五缕长须老人,怀抱一把开山斧,坐享烟火”。
“除了要对祖师爷诚心祭拜,这进山抬参的言语和行为,也是极其讲究,有一处说错,便容易铸成大祸,所以我今日把你唤来,要教你一些基本的准则,你一定要牢牢记住,省的日后生出事端”。我忙点头称是,期望四爷继续传授。
“抬参讲究吉利,很多名称都不能像原先这么叫。比如‘进山’不能叫‘进山’,要叫做‘放山’;‘上山’也不能叫‘上山’,要叫做‘压山’。放山的人数有严格的讲究,最多不能超过二十人,常在十人以内,一般取‘三、五、七、九’其中的一种,为的是‘去单回双’(把挖到的人参也算做一个人,凑成双数),忌二人(怕见财起异)、四人(音同‘死人’),如果特殊厉害,也可以独来独往,这叫做‘走单棍’,如果多次走单棍而不出闪失,就可以得到‘单棍王’的雅号,走单棍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抬到的宝参可由一人独享;而坏处就是危险太大,一旦遇到意外情况,没有他人照应很容易暴尸野外”。
我听的如痴如醉,只恨日头转的太快。
第七章 … 山规
酒宴已毕,下人撤掉碗盘,我二人也转到厢房喝茶。这茶乃是极品的黄山毛峰配以野山参的细须泡成,其味醇甜可口,其效滋补全身。只可惜我心里想的早已不在这茶上。
喝完茶,四爷带我来到前跨院,指着一根木杆问我:“你可知这是什么?”,我先前的所有注意力都被立在西边靠墙的兵器架子所吸引,并没注意到东边还立了根一丈多的木杆,一时也是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就随便应了一句:“是旗杆吧”。四爷摇头,道:“这根木杆叫做‘查索’,传说是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当皇帝前,用来抬参的工具”。
我大惊:“太祖也曾进山抬参?”。四爷点了点头,道:“明末有两大悍将,即戚继光与李成梁。戚继光忠心报国,德行甚好,除了全力加固长城,又研习各种兵器战术,使得边关十年不见烽烟,让明朝皇帝坐享一劳永逸的铁统江山。只可惜因为长久没有战争,戚继光无法再立战功去封侯进爵,其重要性也不复存在,慢慢被人忽视和遗忘。在宰相张居正死后便永久的失去了靠山,吃尽了不会玩心计的苦,最后竟落得个被贬岭南的悲惨下场”。
“李成梁就聪明得多。他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