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办法虽然还没实施,可却是比目前只是救灾要好多了,更何况还能解决岭南郡寡妇众多问题,唉,真不知你这小脑袋怎么想得到的?看来老夫真是老了呀。”
颜小月忙谦虚道:“看杨伯伯你这话说的,太寒碜我这小辈了。”心里却不无得意,这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农业文明的结晶呀,能因地制宜实施的典型案例基塘农业,这还是她读过的一篇报道时记下来的呢,放在这个时代可不就让人瞪碎眼球的,“这些都是在家时跟我大哥商量讨论出来的,能不能实施,具体要怎么做我还要出去逛逛,实地考察一下。”
杨默承想了想,问道:“小月,你现在还住客栈吗?”小月点点头。
杨默承转头对站在一边的山叔说:“大山,去客栈把小月姑娘的行李搬过来,然后派人将听雨阁收拾出来,以后小月留住那了。”
颜小月连忙阻止,“杨大人,这怎么好意思,哪能麻烦您呢?”
杨默承解决了心头大患,心情也舒畅,大笑道:“哈哈,不麻烦,你还是叫我伯父吧,难得潇儿如此喜欢你,而你要做的生意正好能帮我的大忙,本来还想着帮趁下你的,现在看来以后还要多多像你讨教啊。”
杨潇儿在一旁帮着劝说:“是呀,小月姐姐,你搬过来住我就有伴了,可以天天见到你,你就答应了吧。”
最后金慧跟着山叔一起去客栈取回了行李,在听雨阁安顿下来。
第二十八章 采桑村
一顿丰富的晚饭后,颜小月和杨默承,山叔一起去了书房,帮小月选了孟津城东南方向五十公里之外的一个村子,以前叫采桑村,现在是个无人村了。
岭南做为宗帝起兵的源地,一直无限制的支持着他的行动。从宗帝发动战争开始岭南郡的壮丁就越来越少,直到五年前抢渡庆河一战中,宗帝这边人数锐减,虽然战争一直在胜利,可接下来的战争还是继续,已经打到这个地步了,不可能还能回头,所以只能不停的征兵,岭南郡周边的村子规模不断的缩小,到后来只能合村,两个或者三个村子重新组成一个新村子,搬到条件离郡府更近一些或者条件更好更大的村子去。采桑村就是这个一个被废弃了的小村子。知道这些颜小月也就没疑问了,约好明天一早去采桑村看看,回来再详细讨论。
翌日卯时初,金慧就叫醒小月,说杨大人已经准备好要出发了,颜小月一拍脑袋,这懒病真得要好好治了,用有生以来最快的速度梳洗打扮,咬两口点心就带着金巧赶去。刚到门口,就听杨默承取笑道:“小月还没睡好吧,对不住呀,老夫昨晚兴奋得睡不着,打搅你了。”
颜小月觉得自己的事别人比她还要上心,挺不好意思,回道:“刺史大人对政事如此上心,正是万民之福,小月敬佩都还来不及呢。”最后小月提议骑马去,能更快些,杨大人立马点头,怕是早有此意,只是不好开口罢了。
杨默承带着一队人马和颜小月沿着官道急奔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到了采桑村,采桑村就在官道北边不远处,从官道上看去是一个马蹄形盆地,南边敞开,其余三面被三座山包围着,最北边的山看得到的大概有四百米高,再往上都是烟雾缭绕,看不到顶峰,据昨晚山叔说有近六百米高。
都辰时末了山上还这么多雾,就这一点小月就挺满意的,多雾的天气能满足茶树对湿度要求大,忌烈日的生长习性。这时跟来的官员中有一人上前说道:“杨大人,这山上雾天多,光照少,能生产出好茶吗?”
后边连忙站出一人反驳道:“许大人,你是管辖司工判司,这农事不清楚,难怪不知道千叶镇贡茶中就有山巅的云雾茶了。”接着对杨默承躬身道:“刺史大人,下官看这里气候可以种茶,只不知道这里土质怎么样?下官还需进去瞧瞧。”
颜小月在旁边眼睛一亮,一听这人说话就知道是个懂茶事的,便默默的记下来。
“姜判司自便吧。”杨大人点点头,然后吩咐一人将整个盆地丈量一下,画出地图来。
小月带着金巧骑马进去,虽然已经是十月,雨水少了,可村子里没人,排水的沟渠也堵着了。一进村子那些低洼处到处积着水,这边一个水坑那边一处洼地的,行动起来特别不便,小月就看到那个许大人只站在边上指物画脚的。
村子面积比小月皇城的隐华庄大的多,就这谷地保守估计至少有三百亩吧。东西两侧的山很矮,不足三百米,村口东边一座山上种了些桑树,西边一座山没有规划杂树丛生的。慢慢悠悠的逛到午时,颜小月回到村口的大柳树下吃了点干粮,就听姜判司说:“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