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千三百多年啊!它没有太高的生活要求,只希望得到一个人身,脱掉身上的壳,有一个堂堂正正做人的机会!“我驮你们过河,心甘情愿,但只是托你(唐僧)问一下如来而已。就算你帮我个小小的嘴皮忙,没有什么过分的呀!何况我还驮你们过河呢!而且你唐僧当时也答应过我的啊!如果你唐僧有心,怎么会忘记这样一个生命的要求呢?”老鳖一定有这样的想法。老鳖就是我们周围的人啊,有多少次,我们错过了他们,忽视了他们啊?!
这件事情证明:唐僧太在意自己,以致忘记了别人,忘记了自己应该做到的承诺,忘记了付出和索取的关系,忘记了这种关系可能带来的后果。人际关系往往就是从这样的时刻开始断裂的啊!
关注他人的存在和要求,为他们真心付出,而不是停留于“我知道”的空道理,甚至压根儿就把人家不当一回事。把别人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一样重要,真诚地关注他人的存在,人家才会尊重你,双方的付出与索取关系才会平衡。要不,这个人际的杠杆就会翘起来,平衡不了。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莫不如此!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藏经阁。两位传经书的尊者阿难、迦叶向唐僧索要“人事”(天经地义啊),可是居然有那么多的人认为那是受贿!那不是受贿,是交换,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没有“人事”,就只能传“白本”的无字经书啦!如来的解释很有道理:“以前我们在舍卫国,只诵读了一遍经书,就换来了好多米,还有黄金、白银,我们还说忒贱卖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昧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懂得这个道理的人,怎么还会白吃人家的“午餐”呢?怎么可能不主动给“人事”,还要人家索“人事”呢?(这里的“人事”与官场的贿赂完全是两码事。)
想想也是,经书需要人去编写,需要印刷,需要纸张,需要人力,需要保管,需要搬运,需要发行吧?这些都是要发生费用的啊!钱从哪里来?“经不可轻传,亦不可轻取”是完全正确的呀!可是,我们已经习惯于从别人手里拿东西,好贪便宜,因此认为不正常。“倒也是,你们(唐僧)连这个道理(付出与索取)都搞不懂,你们也就只能拿这无字的经书走!”如来说。第二次传经的时候,是在阿难、迦叶收取了“人事”后,才传递有字经书的,这是多么具有教育意义的事情啊!
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这是人生最大的道理啊!一心做善事的佛家,都不会白传经书,哪里还有可以完全索取的世界?连我们的父母都需要回报(养老啊),哪里有只有索取的事情呢?
(三)成就他人与成就自己
唐僧“圆满”寇员外
天竺国铜台府有个寇员外,一心向佛,只差斋奉4个和尚,就凑整了一万个,完成了他“万僧圆满”的心愿功果。他要求唐僧等人住在他家,呆上数日,等做完了“圆满道场”(佛教仪式)再走。唐僧十分欢喜,就答应了下来。
事实上,唐僧的确帮助寇员外做完了“圆满道场”,总算了却了老人家的一腔心愿。这一来,取经团就耽误了半个月的时间。一心向西的唐僧,本可以拒绝寇员外的要求,但他并没有因为要赶路而拒绝他人,体现了他“成就他人”的优秀品质!唐僧在“成就他人”的过程中也顺利地通过了如来的考验,成就了唐僧自己,为自己增添了事业的功果。不成就他人,赶到西天去又有什么用?又怎么可能到得了西天?
第二章 西游成功学思想精要(14)
要是换作一般人,他(她)也许说:“你寇员外圆满不圆满,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凭什么要花那么多时间来给你做道场?我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你快点让路,我还要赶路呢!”
成就他人和忽视他人的区别就在这里。成就自己和不能成就自己的区别也在这里!
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学习圆满他人、成就他人?我们是否明白成就他人其实也是在成就自己呢?我们又做了多少圆满他人、成就他人的事情呢?
(四)他有与私有
八戒“拿”背心
有一次,行者化斋去了,猪八戒四处乱走,不觉走进了一座宅子。在宅子里,猪八戒发现了三件纳锦背心,他才不管那么多,拿着就跑去找师父:“师父,师父,这里有三件纳锦背心,被我拿来了。也是我们的造化(福气),正好现在天气冷,师父你把它穿在身上吧,免得受冻。”三藏道:“不可,不可。法律上说了‘公取窃取皆为盗’,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