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页)
行。”
苏继秋长了个心眼儿,他发现别人买煎饼给的“钱”都不是特别一样,有人给了三张绿色的,有人给了一张紫色的,有人给了蓝色的,还有人给几个硬硬的圆形“小铁片”。然后有的时候大叔就像给他一样,还给别人一些钱,有时候就没有。苏继秋自己琢磨了一下,倒是明白了大概这钱也分大小,就好比一张兽皮换的东西就比较多一样。
苏继秋又看了一会:“大叔,您这放的又香又脆的是炸的面筋吧?”
“对!这个东西叫薄脆,夹在煎饼里啊,吃的香。”
苏继秋仔细的看了好半天,元宝在旁边跟儿子你一口我一口的把一个煎饼分完了,催促苏继秋走人了。苏继秋已经看了不下七八遍煎饼是怎么摊的,都记下来了,打算回去自己也弄弄。
跟大叔道了别,一家三口晃晃悠悠的在集市上转悠。元宝有些不乐意大家瞅他,想赶紧回去,于是他们就早早的回到马车旁边等着回村了。
这一趟出来,苏继秋明白了几个比较重要的事情。
想跟别人换东西,必须有“钱”。还有就是别人干啥,必须要多观察观察,多问问,不然就得跟个傻子一样被骗了。
小豆花了一张票子,买了一双新鞋子。穿起来软乎乎的,还特别有弹性,小豆美的不行,但是都没舍得直接穿上,拿着精致的盒子提上了车,一边跟苏继秋说:“继秋哥!你看人家外边人做的鞋!比咱们做的好多了!又舒服,又暖和,还分大小呢!居然就有我脚丫子那么大个儿的!真神了!”
苏继秋捏了捏小豆买的鞋,觉得挺不错。打算以后也给元宝买一双。他还看见了别人家抱着的小孩儿,穿着柔软鲜亮的衣服,也想给夏末买一身。
买,买,买。苏继秋从今天开始终于是明白了,“钱”这个东西,究竟有多重要。
回去的路上,大家经过这一天的折腾,都有点累着了,东倒西歪的靠在车上迷瞪着睡觉。苏继秋也很困,他知道自己真困,但是他的大脑实在是非常的亢奋。这种亢奋从昨天知道要出山,一直到今天知道要赚钱,怎么赚钱这件事为止,一直持续着。
我一定要出去。苏继秋心里坚定地想着。出去生活。带着元宝和儿子一起,上外边那更大更广,更美好的地方去生活。
回到村子的第二天,苏继秋也早早的就爬了起来。元宝和夏末都还在裹着被子呼呼大睡着,苏继秋就轻手轻脚的走到厨房,自己磨起面来。
家里只有普通的大米,面粉,玉米面,小米这个东西在这个村子里并没有形成什么种植规模。苏继秋只能先练练手,尝试着将豆子磨成粉,然后和到白面粉里。
加了豆粉的面粉就没有那么粘稠了,但是摊出来的面皮还只是普通的面粉味道,并没有大叔做的煎饼那种独特的香味。而且鸡蛋,在家里毕竟还是比较“珍贵”的东西,苏继秋尝试了两个失败的煎饼以后,没敢再继续浪费鸡蛋。正好元宝和儿子都起床了,把两个面粉裹鸡蛋的饼子都给他们做早餐了。
有点儿垂头丧气的苏继秋一下子把自己摔在床上,大字状摊开,盯着天花板发呆。
怎么才能赚到钱呢?
这大概真是一个好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是每一个人都想要找到答案的。问题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太多了,所以就相当于没有答案。
苏继秋躺了一会,坐起来,看着自己儿子在屋里来回的迈着不利落的小腿儿走路,按着小板凳够下自己的小水杯喝水。
“儿子,给我喝一口!”苏继秋逗他。
苏夏末一边喝着水,一边用眼睛歇着看他爹。等自己喝得差不多了,举起还剩一个杯子底的水给苏继秋举了过去。
“喝!”
苏继秋假装生气的拍了两下他的小屁股:“就剩个底儿了还给我喝?咋那不孝顺呢?”
苏夏末没搭理他,看他没接杯子,直接就端着水杯扭搭扭搭的走开了。
苏继秋叹了口气。跟孩子闹永远是生不起来气的。
思来想去的也不是办法,不如等到哪天县长他们再过来的时候,问一下县长怎么办好了。现在村子里所有人都是这个心思,感觉梁栋国就是无所不能的,啥事儿都想问问他。殊不知“如何赚钱”这个问题如果梁栋国自己知道的话,他大概也就不当这个县长了。
半个多月过去了,村子里的人除了几个实在无法走路的老人,剩下的都出山去转悠了一圈。元和村的领导也来过一次,说是什么实地考察,好安排公交路线进村。村民们对于山外得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