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2/4 页)
阶级斗争、党内“修正主义”联系起来了。
25日,刘少奇在会议上作了《关于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问题》的报告,论述了现代修正主义的发展过程和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斗争的状况、斗争的性质、斗争的前途和方针等问题。
刘少奇认为,要把正确地贯彻民主集中制,反对新的资产阶级分子,在人民中进行阶级教育等作为防修反修的主要内容来抓:
我们需要在经济上,在政治上,在思想上,在党和国家的组织上,包括军队的组织上,保证不蜕化变质。因此,就要想一种办法来保证,不只是要保证我们这一代,而且要保证我们的后代不蜕化变质。这个问题,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是亡党亡国的问题;是人民当权还是少数剥削者当权的问题。
在刘少奇讲话时,毛泽东插话说:“我国出不出修正主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一种是不可能。现在有的人三斤猪肉,几包纸烟,就被收买。只有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才可以防止修正主义。”
刘少奇的这个报告,于4月2日作为党内文件下发。
会后,城市中的“五反”运动试点工作开始。
会议期间,毛泽东向与会者推荐了两个报告:一个是湖南省在农村开展以抓阶级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个是河北省在农村中开展整风整社运动的经验。
显然,毛泽东意在督促各地注意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问题。28日,毛泽东在会上强调说:“要把社会主义教育好好抓一下。社会主义教育,干部教育,群众教育,一抓就灵。”
这次会议后不久,刘少奇出访东南亚。在这期间,从5月2日至12日,毛泽东在杭州召集了一个小型会议,准备一个农村社会主义教育的文件。
毛泽东说,这个文件的“要点就是阶级、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教育,依靠贫下中农,四清,干部参加劳动这样一套”。
5月20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后来的《前十条》。
继城市中的“五反”运动之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了。
对这次运动,毛泽东说:“这次是一次大考哩!”
但是,运动试点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打人现象层出不穷,乱“搜查”,重点“集训”,乱扣帽子,乱立“罚规”等。
9月,针对运动中出现的问题,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教训,起草了《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政策问题》(1963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纪要),即《后十条》。会议后半段,刘少奇出访朝鲜,没有参加。
10月25日,毛泽东起草了《关于印发和宣传“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一些具体政策问题(草案)”的通知》,要求将这个文件向农村全体党员和全体农民宣读,同时要向城市的一切人读。
10月31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后十条》草案。
刘少奇提议,将文件的名称改为《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会议同意刘少奇的这一提议。
11月3日,刘少奇抵达杭州,出席毛泽东召集的小型会议。
在杭州,刘少奇同毛泽东就反对现代修正主义的斗争方法问题交换了意见,决定要采取两种方法:扩大宣传规模,改变过去只准《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发表文章的做法,省级和中央一级报刊都可以组织文章,但要经###、各大区批准;扩大传达范围,由过去只传达到党内17级以上干部逐步扩大到全体人民。
。。
刘少奇说:“四清”运动的实质(3)
这是一个重大的改动:实际上刘少奇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他曾经力主的阶级斗争不要扩大化,要在小范围传达的主张。
这表明,刘少奇在思想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毛泽东保持了一致。
11月14日,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后十条》,随即由毛泽东签发全党。
《后十条》重申了要团结两个95%,强调团结95%以上的干部是团结95%以上群众的前提条件,对干部要一分为二,对犯错误的干部要以教育为主,区别阶级敌人同被敌人利用的落后群众,“四清”运动必须同生产结合,不能耽误生产。
但是,《后十条》基本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