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1/4 页)
,制定宪法,一是挫败了高岗、饶漱石反党集团。
刘少奇访苏归国后,向毛泽东汇报了同斯大林会谈的情况。很显然,斯大林对中共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是支持的。因此,毛泽东很快就提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为什么会比预计的要早地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述的一系列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争论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经济建设有了一个比较“有把握”的认识,有了这个底,才敢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在毛泽东这个大战略家眼里,种种因素促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是越快越好,早一日跨入社会主义,早一日进行大规模的有计划的国民经济建设,就早一日提高综合国力,加强本国的力量,在应付内外各种突发事件时不至于手足无措。而且,社会主义的方向是确定无疑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早一天进入社会主义不是更好吗?早一日向社会主义过渡不是更好吗?
1952年11月3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说:要消灭资产阶级,消灭资本主义工商业;但要分步骤,一是要消灭,一是还要扶持一下。
2月27日,毛泽东在书记处会议上讲了他在湖北省视察时同湖北孝感地委负责人谈话的内容。毛泽东说:
什么叫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步骤是走向社会主义。我给他们用扳指头的办法解释,类似过桥,走一步算是过渡一年,两步两年,三步三年,10年到15年走完。我让他们把这话传到县委书记、县长。在10年到15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及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水到渠成,防止急躁情绪。
毛泽东在这里所讲的,实际上已经比较完整地表述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他认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是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需要采取逐渐推进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和政策,一步一步地向前过渡,使社会主义因素一年一年地增加,争取用10年到15年以后,才采取社会主义政策,实行向资产阶级全线进攻。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而是在改造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这一进攻。
刘少奇也开始对毛泽东的这一设想在各种场合进行早期的舆论准备。
不久,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关于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公私关系问题的调查报告》,认为建国三年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经历了深刻的改组和改造。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有了相当的发展,并超越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仅次于国营经济而居于现代工业的第二位,其利润按照“四马分肥”的比例进行分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家的剥削。国家资本主义企业新生产的价值,已是“三分天下”:工人的工资、私方的利润和公方的利润。因此,报告作出结论说:经过国家资本主义,特别是公私合营这一主要环节,实现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变革。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兴起(4)
但是,毛泽东当时对向社会主义过渡还是比较谨慎的。尽管李维汉、邓子恢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都已经提了出来,但在中央还没有形成最后的决议。
在收到李维汉的报告后,毛泽东亲自打电话对李维汉说:“这个报告将提交政治局会议讨论。”
为什么毛泽东对此还要进行讨论?是因为在前不久展开的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争论,党内的认识并不统一,首先要使党的高层领导人对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有一个明确的、确定的认识。
这是必须要做的。
在召开政治局会议前,毛泽东写了一份讲话提纲:
总路线是照耀一切工作的灯塔。
有所不同和一视同仁,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前者管后者。
几点错误观点:(一)确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秩序;(二)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三)确保私有财产。
党的任务是在10年至15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的改造。
所谓社会主义改造的部分:(一)农业;(二)手工业;(三)资本主义企业。
对于将资本主义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成分是可以逐年增长的,资产阶级的基本部分是可教育的。
从毛泽东这份提纲看出,他对向社会主义过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