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识并不能一锤定音——能力才是大标准
由于教育观念的影响,至今仍有许多同学,他们追寻的并不完全是自己的未来,而是父母的梦想。父母主导的一个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高考填志愿,许多学生未来的人生方向在填志愿的时候就已经被影响了。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在校生会把专业知识看成自己未来发展的核心,但实际情况是,只有不到5%的人在毕业5年后还在从事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工作。专业知识对确立个人职业发展和长期职业方向的作用有限。
作为毕业生,可以将专业知识的学习看成是硬技能的积累,而要找到如意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你的软技能,其中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在高校学习期间,硬技能的积累对企业要求的软技能并没有直接帮助,而高等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的思考和学习方式以及养成的沟通与工作习惯才是企业所关注的价值。即便是专业背景与企业职位的要求直接相关,高校所传授的知识也往往落后于企业的商业应用,这些知识几乎不可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
学好专业知识十分重要,但是在求职过程中,还是应该广撒网,尝试不同领域的机会,用自己的学习能力与人竞争,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七、基础早打好,成功早来到——求职准备是
贯穿整个大学时期的工作
在过去的讲座中,我经常拿一个朋友做例子:他在大学本科毕业时拿到了至少4个offer,每个职位的年薪都不低于50万元人民币。有很多同学会问:“他是怎么准备的?”我的答案是:“他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准备了。”这样的说法似乎有些夸张,但要取得那样的成绩,临时抱佛脚一定是不可能的。
引言(4)
企业HR眼中的出色毕业生,往往都具备一些共同的素质,包括:不错的学习成绩、在企业的实习经历、在学校的社团经历以及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等。这些要求无不需要长期的准备与付出,一朝一夕是无法达到的。
找工作与高考有很多共同之处,机会有限,分高者得。要在这种竞争中取胜,并不需要你每门考试都拿满分,只要各门考试的总分比竞争对手高,你便是赢家。在别人还在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时候,只要你提前准备一步,多付出一些努力,就可以在就业的激烈竞争中遥遥领先。
八、付出才有回报——没有经验不应成为
孤陋寡闻的辩护
之所以鼓励大家找一份好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知名和规范的大企业一般都会系统地为新员工,特别是毕业生提供培训。而很多同学也会认为,自己既然没有工作经验,什么都不懂,接受培训是理所应当的。在面试中,当被问及“为什么申请我们公司”时,很多毕业生也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回答:“因为有更好的学习机会和成长空间”。
事实上,任何一家企业招聘员工都会考虑两个方面:员工当前可以贡献的价值和未来的潜在价值。对毕业生而言,相当一部分价值可能体现在后者,但前者的价值一般不会低于工资考量的50%,毕业生的潜在价值更多体现在企业肯额外投入的培训成本上。如果一个毕业生不能迅速进入岗位,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就很难支付较高的工资。
因此,面对之前的问题,我们要更多考虑企业的需求,即:“在这里,我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在企业内部,即便是培训,也主要是在现实工作岗位上完成的。只想获取,不想付出的想法,会使你失去很多好机会。
九、英语不是最大的障碍——外企机会不可忽视
中国的大学生到毕业找工作之际,大多数都已经具备了超过十年的英语考试经历,英语应试水平可能会高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相当一部分的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应用经历几乎为零。
有些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连用英语做最基本的自我介绍都有困难。在与大量毕业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好多同学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既然不打算进外企,那么英语看得懂就行。事实上,这可能是毕业生为个人的懒惰与能力缺乏寻找的另一个逃避的借口。
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外企是必不可少的选择之一,即便是国企, 甚至很多私营企业,由于业务和商业环境日趋国际化,也对人才的英语水平有越来越高的要求。据初步统计,流利的英语口语能够将毕业的工资水平提升20%以上。
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准备英文面试的最简单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