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页)
,也门东南部产生了“哈达拉毛”王国。这个王国与其他王国相比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惟一让人记住的是它生产的香料,这也是它屡次被强国侵吞的原因。公元前300年,该国被希木叶尔王国彻底征服。
奥桑王国 出现于公元前8世纪,面临红海,曾经占据红海对岸的部分非洲土地。这个跨洲王国控制了南阿拉伯半岛到非洲大陆的海上贸易通道,辉煌一时。公元前7世纪,萨巴王国、奥桑王国、哈达拉毛王国以及盖太班王国因为领土发生大规模战争,奥桑战败,城市遭到洗劫,最后不得不求和,苟延残喘至公元前115年。
不知道上面的四国大战与中国人所说的“上天变乱”是否也有关系。我希望不要拘谨地把这个“变乱”的影响当作是一种直接的因素——那只是一个可能。更大的可能是,这个“变乱”由于恰好在红海通往中国的咽喉水道上,所有的信息和秩序,连同战乱本身带来的影响,最终导致了东亚地区的“礼崩乐坏”。某种格局从此被打破了。
我现在特别想知道或者想确定的是,假如两地之间确实是殖民地关系的话,那么它们之间得以维系的体制是什么?隶属关系是紧密的还是松散的?这个两地关系的研究非常关键,哪怕找到一些当时其他国家的殖民地成例进行借鉴观察也是可以的。
小小的也门地区曾经并立过无数王国,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夏、商时期也根本不是这两个王国独树一帜。据史料看,夏商存在时它们周围方国千万,这一点与也门地区的格局也取得了统一。
希木叶尔王国 与其他王国称呼国王的名字为“马里克”或者“穆卡拉布”不同,希木叶尔王国称国王为“祖”,如“祖·里丹”。佐法尔城是其首都。希木叶尔王国存在了640年,公元前115年建国,公元525年灭亡。
这个王国势力之大,超过了我的想像。
公元400年,希木叶尔王国统一阿拉伯半岛南部,有关国王的远征故事充斥阿拉伯文学,真伪难辨。据说在征服了波斯和中亚一些国家之后,他们还征服了中国西藏部分地区,并留下了后代,至今在西藏繁衍生息①。怪不得有语言学家认为尼泊尔人的语言与远在甘肃的裕固族人接近,而裕固族又与藏区相连。种种迹象显示裕固族同胞来自海边——他们的一些重要仪式需要海螺。古代也门人既然能从也门攻入西藏,那么跑出藏区也当在意料之中。与此有关的一个穿凿附会的联系是:也门地区曾经传说有几个兄弟共娶一个妻子的“一妻多夫制”,西藏某些地区也有此古俗。原先我还以为是贫穷导致的,现在看来更多可以归结为一个传统习惯。另外,印度某些贫穷地区也有此俗。后来看这个风俗曾经风行全世界呢,细究之下,发现美洲土著、非洲土著、新西兰土著都有此俗。②
希木叶尔王朝的语言体系与麦因、萨巴王国都是一个因袭体系。
希木叶尔人主要信仰拜物教,星宿崇拜在他们的信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所谓“占星术”是也),所以这里天文的发达是必然的。中国在商朝晚期的甲骨文里就已经有日食与月食的记录了,也显示了天文的发达,另外“摘星楼”在晚商纣王时期的出现似乎也可视为星辰崇拜到达一定程度的一个体现。在###教兴盛的7世纪之前,也门地区先后接受了犹太教与基督教。
综合的也门
也门人善于金银制造,玉石工艺、石刻也是其长技。在雕刻人像时,他们有把人眼做成宝石的习惯。这个使用宝石镶嵌人眼的习惯我们在《历史也疯狂》的中山国那里就已经见过一例。
今日也门地图
古代也门人使用的语言统称为“南部阿拉伯语”,也叫“希木叶尔语”。据说这个语言最初应该是象形文字,后来改革为拼音文字体系,演变为29个字母,它也被称为“木斯奈德”文字,并至少有3500年左右的历史。
5世纪之后也门文化开始衰落,与北方文化碰撞之后也门的语言连同文化彻底消失。公元575年,也门成为中国曾经的邻国——波斯的一个行省。
曾经觉得中国离中东很远,但从也门的历史看,中国与也门似乎只有一纸之隔。假如不提远程海路的话,中国与也门之间,一会儿从西藏相连,又一会由波斯串起,无论如何也门与中国之间在古代不会太为隔绝。
南部阿拉伯半岛到底距离中国有多远?南方海路(最短)为大约“6000多海里”。陆地直线距离从霍尔木兹海峡到中国西北边境大约为3000公里,相当于新疆喀什到甘肃兰州的距离;假如涉过阿曼湾沿印度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