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食肉,饮血,被毛,”一定在距今万年。
“五谷”,禾本科植物,粮食植物。这里说的五谷指野生的草种子。
“爬虫,走兽”,可知祖先有过与野兽斗争建立领地的经历。祖先从山洞走出来,不晚于距今万年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领地,从领地到村落,逐渐的实现了定居。
“乃求可食之物”,终于选择野生小米(粟)为主要食物。
在太行山出土了距今万年和距今8千年的野生粟和加工野生粟的磨盘和磨棒。祖先炎帝就是从太行山走出来。但是,神农的起源地不在太行山,而是在山东丘陵。关于神农的地区见下面这1条记载:
“神农育于姜水,起于烈山,随州,即位于太昊,迁曲阜。”
这是史记书中关于神农的1条注释。这一条注释是唐宋学者作的,综合了春秋以后直到唐宋关于神农的资料。唐宋学者为探索神农付出艰辛的劳动。这个注点了几个地名:姜水,姜指东方齐国祖先。烈山,随州在秦岭南坡,黄淮平原,烈山是随州的古名。太昊在秦岭北坡,河南东部淮阳。曲阜在山东丘陵的西坡,古河道。
这几个地名是怎么来的呢?战国人的认识依据于神农史诗,唐宋人的认识却是依据于神农崇拜。原来,秦汉以后,诸侯国的隔阂消除了,出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秦汉以后的学者统计了拜祭神农的地区。崇拜地区包括了山东丘陵,古河道和黄淮平原的大范围。神农起源于山东丘陵,随着古河道淤塞出来平地,神农向西迁徙进入古河道,最终进入黄淮平原。
神农进入古河道是在古河道平地初现的时候,时间不早于距今7千年。神农是1支来自山东的始族。这支始族崇拜农,所以就叫做农始族。读者可能想象到,农始族也许不过百人,占据古河道的1小块土地。
农始族崇拜的农是1位什么神呢?农是不晚于距今8千年的始族崇拜。农始族说的古方言在今天已经不能知道。从时间看,农应当是1位自然神。自然神,就是说是1种动物,或者是某种植物。古人(今天也一样)的崇拜并不是专一不变的。当专业的巫祠在古河道出现以后,农始族的巫祠自然以农命名,叫做农巫祠。
从初进古河道到公元前4千年的千多年里,农巫祠已经发育成为大巫祠,对农的崇拜已经遍及古河道。农始族的方言汇合进古汉语,农崇拜也就改称神农。神农这样叫起来。
神农是在秦汉以前就受到拜祭的神,而且范围又是这么广大。关于神农的传说史记记载:
“轩辕之时,神农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轩辕就是黄帝。史记认为,神农在黄帝以前。历史从黄帝开始,那么,神农就是史前时期。一部史记从神农以后的轩辕写起。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著书二十年始成,对中华史一定深思熟虑。他没有记载春秋时代关于神农的争论,对于神农只说:
“神农世衰”。在史记的另一处说,
神农的时间“长矣”。
神农的时间又长又早,而且,到了黄帝时已经世衰。黄帝时代被认为是氏族时代的开始,就是说,神农在始族时代。
“诸侯相侵伐,”指在古河道发生的始族斗争。
古河道是古汉语的中心地区。农始族在古河道与来自太行山的炎帝始族汇合,接受了古汉语。而且,伏羲人的后代昊人接受了神农(崇拜)。神农崇拜传播到了昊人地区,这就是“即位于太昊”。神农,炎帝,太昊。这三位祖先(神)都传播到黄淮平原。
“起于烈山,随州”,这是说,神农崇拜传播到了秦岭南,秦岭南也有供奉神农的巫祠。(秦岭南的随州土著是来自长江边的建始人后代,崇拜祝融,就叫作祝融始族。)秦汉以后,古人对于神农,炎帝,舜,祝融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对于少昊,太昊的关系搞不清楚。这是因为,这几个名字都发生在古河道黄淮地区,只是时间有先后。因为远古的传说时代模糊,以至混淆。
将这几条综合起来,神农是一支始族的起源史诗。神农崇拜起源于山东丘陵的齐地(姜水),传播到了古河道(曲阜),太昊和黄淮平原。神农的传说在这一片土地流传。
在山东“齐地”,今天的临淄,生存着一支始族人。始族人留下了遗址,遗址叫作“后李”。在后李这个地方有一条水,叫作姜水。始族人在姜水边,就叫作姜氏始族。姜氏始族的一支分支向西迁徙,来到了曲阜地区。在曲阜地区,已经生存着土著的始族,土著的始族叫作蚩尤。到了公元前4千年,两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