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页)
长。在诸多相关因素中,顺德人的企业家精神、专注产品制造的文化显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产业集群会有许多优势,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产业配套条件。顺德已经形成了庞大而日趋完善的家电产业链,从微电脑控制器、压缩机、磁控管等核心部件,到简单的五金配件,整个顺德犹如家电零部件的大超市,本地家电企业采购半径一般不出50公里,在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得到基本的家电配件,企业的部分零部件可以保持零库存。同样一个企业,设在顺德之内还是顺德之外,生产经营成本的差异不小。这就是顺德的优势。
。←虹←桥书←吧←
第2节:推荐序一 “中国制造”路在何处(2)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打“价格战”是要有资格的。本书所描述的微波炉行业价格战的两个主角——美的和格兰仕,处在“允许并鼓励竞争”的环境之中,能够有效组合中国特色和对外开放获取的各种要素,自身构成并分享着顺德的家电产业集群优势——所有这些使它们赢得了打价格战的资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即使现在,中国还有一些领域和企业不具备这样的“资格”。它们的幸运同时带来了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的幸运,因为它们创造了巨大的消费者剩余。中国成为全球家电产品的“价格洼地”,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消费者以比本国生产成本低得多的价格分享高质量的家电产品,都明白无误地证实了这一点。千万不要小看了企业能打价格战这件事情。放眼世界,当今能够做这件事情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发达国家打不起,虽然能够制造,也能造得很好,但成本太高;比中国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有些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土地等比中国便宜,但不具备把各种要素组合和利用起来的能力,造不了或造不好。现阶段的“中国制造”正好处于其间,制造得比较好且成本较低,其中既有进步和优势,也包含了压力和挑战。
价格战是市场竞争的初级形态。当低成本的优势不再延续甚至逆转后,价格战也就触及到了边界。“中国制造”现在已经到了可以看到或触到这种边界的地步。近年来通胀压力加大,与前几次通胀的不同之处是,这轮通胀主要来自要素成本的上升,是要素成本推动型的通胀。一段时期以来,顺德的家电行业都承受着成本上升的压力。最近多位业内权威人士给小家电出口成本涨幅算了一笔账:《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人力成本提高了12%,算进总成本之后就增加了1%;钢铁、铜、能源、塑料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让总成本提高了2%;国家紧缩性的宏观政策下企业贷款更加难,让总成本提高了0。5%。而人民币汇率上升使出口成本足足提高了一成,还有物流成本提高等因素。珠三角、长三角有不少从事电饭煲、电磁炉、电风扇等小家电产品贴牌制造的出口型企业因此而倒闭,仅顺德一地2008年上半年倒闭企业就有百余家之多。当再降价大批企业就要倒闭的时候,甚至整个行业要亏损的时候,价格战就打不下去了。从大打价格战到价格战打不下去,是企业和产业不同发展阶段所经历的事情,都是正常的、可以解释的。一定意义上说,家电行业的现状是“中国制造”的缩影。
那么,路在何方?从大的方面说,需要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核心内容是竞争优势的动态转换,即由长期以来所依托的低成本竞争优势,转换为创新驱动的新竞争优势。这里所说的创新,是一个涵盖面相当广的概念,不仅是技术创新,还包括企业组织、内部管理、供应链、营销渠道、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创新,进一步说,还应包括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创新。事实上,如果没有其他几方面的创新,技术创新也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内外经验表明,创新的形态和途径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举例来说:
——深化管理,提高“中国制造”的档次和水平。有“中国制造”应向“中国创造”过渡之说,道理有一些,但若同时以为“中国制造”已经差不多了,则不大合乎实际。“中国制造”只是有了一个量的基础,质的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比一下德国、日本等国的高水准制造,差距就显而易见了。换句话说,“中国制造”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需要大量发生在工厂车间内的“丰田生产方式”式的创新。
——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中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中小型经济体有更大的国内产业转移空间。中西部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地区,有条件成为部分东部产业,尤其是对成本敏感产业转移的承接地。问题是,如果只是单个企业而非集群式的转移,东部地区原有的配套优势可能缺失。此外,内地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