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页)
之前,你就和别的同事一样,只不过是沙滩上的一颗沙子,没有谁能把你辨认出来。当前职场中很难遇见伯乐,也没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现代版故事。在你的能力发挥出来,让上司看见之前,不要去抱怨上司的“有眼不识泰山”,不要抱怨自己怀才不遇、牢骚满腹。你必须知道自己是普通的沙粒,而不是价值连城的珍珠。你要卓尔不群,那要有鹤立鸡群的资本才行。所以忍受不了打击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视和平淡,就很难达到辉煌。所以平时少一些抱怨,多一分努力,当你做出了显耀的业绩之时,老板自然也就看到了你这颗珍珠,并给你珍珠般的待遇。
有一人对朋友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朋友建议道:“我双手赞成你的决定!!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那人问:“为什么?”朋友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还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里独当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那人听了觉得非常有道理。在报复心理的驱动下,他开始努力地工作,事遂人愿,通过一年的努力,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朋友说:“现在时机到了,要跳赶快行动哦!”那人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公司给你的待遇,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才会把你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并给予你丰厚的待遇。所以说,与其整天抱怨公司不善于挖掘和重用人才,还不如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去努力;用业绩来展现自己的价值给老板看。
8。低头也是一种能力
显规则:人往往会高估自己,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高一筹,尤其是取得一些成绩后,更是飘飘然凌驾于别人之上。
潜规则:人要正视自己,摸清自己的深浅,知道天外有天,与人交往要学会在一些场合低下自己的头,这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有位心理学家在培训的时候,做过一项调查:让在座的100多名学员做一次自我衡量:你的智商是否在这100多名学员中名列前二十名;结果80%的学员选择了“是”。许多人都习惯于高估自己,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比别人优越;常常怀着一种优越感,把自己的心态放得很高。等到碰到挫折后,才懂得反省自己,才知道天外有天。
古时候一个自认为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弟子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配跟我交谈?后来老禅师亲自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是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您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禅师的意思是,既然你已经很有学问了,干吗还要到我这里来求教?这便是“空杯心态”的起源。
一个人如果老是自我感觉良好,活在一个“夜郎自大”的精神世界里,他除了会故步自封,能力得不到提升外,还会严重伤害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些职场人士常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超越别人,于是就把心态凌驾于别人之上;以一种俯视的姿态看待同事;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同事,当做出点成绩时,整天到处吹嘘,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能耐;当担任了一点职务,或者晋升了一级时,表现得盛气凌人,对下面的人指手画脚;有时候甚至感觉自己的能力超越了上司,要独当一面,上司都指挥不动,常常与上司争长论短,甚至要求自立门户。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就算他能力再强,一旦成了自大狂,连对别人尊重的意识都没有,他注定要失败。人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轻重,知道该低头时就得把头低下。
被誉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昂首挺胸地迈着大步,进门撞在了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笑说:“很疼吗?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得低头。”
无独有偶,有人问过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说:“三尺!”那人不以为然:“我们每个人都身高五尺,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不是戳破苍穹?”苏格拉底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长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
的确,低头是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