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奇清 副部长出面,代表周恩来、陈毅请他们吃中国饭,向他们送纪念礼品,并根 据情况对他们的生活给予照顾,工作上也给规定了几条,明确随身副官和司 机可同代表团工作人员一起用餐;周恩来乘用的汽车,在任务完后不得离开 代表团驻地。至于其他警卫人员,除白天按大会确定的日程布置工作外,还 给他们搭了专供休息用的棚子,并给予烟、茶招待。这样一来,他们都很受 感动。其中的安全官和老司机曾对警卫组人员说:我们从未见过像中国这样 平易近人的伟大人物,我们一定为中国代表团服好务。此外,警卫组在要求使馆做好代表团的服务工作和安全工作的同时,还 要求使馆组织当地的进步华侨、新闻记者和友好人士,帮助代表团加强防范, 事后证实,他们都很努力,其中以华侨为代表的安全和服务工作做得尤为出色。
印度尼西亚当局接到中方的备忘录之后,非常重视。他们不但要求万隆 所在地的第三军区加强对万隆的外围警戒,还从外地抽调了 3 个步兵营来万 隆,以对付蓄意在亚非会议期间进行捣乱破坏的反动武装,并在万隆市内集 中了 200O 多名警察,以及从爪哇省调来不少警察便衣,还采取了收缴民间枪 支、颁发居民身份证、划定会议期间的戒严区域和行车路线戒严等措施。据 说对秘密暗杀队所有成员还进行了临时性拘留。对周恩来,他们也加强了随 身警卫和现场警卫。他们专派了 1 名陆军上尉作为周恩来的安全副官,5 名 警察作为随卫。周恩来外出,除有两辆摩托车开路外,还加派了宪兵吉普车 随卫。对代表团驻地,特地派了 8 名宪兵和 8 名机动警察、3 名便衣进行警 卫。至于周恩来座车的司机,则是专门从运输公司挑来的。这是个 50 来岁的 小老头,据使馆的人员说,听说给周恩来开车,当时有 4 个司机都争着要来, 没办法,只好让他们抓阄,结果小老头运气好抓到了。他喜出望外,不但把车开得又平又稳,而且一停下来就擦车,把车擦得锃明瓦亮,纤尘不染。
周恩来倾倒万隆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当年 1 月份就对万隆会议做出如下断言: 这次会议的前途肯定是!在概念上有历史意义,在行动上就有疑问了。几乎所有的参加国都是不会满意的!会上有这么多不同的调子要唱, 不见得会得到普遍的赞扬,认为这次会议会有肯定的结果,未免太冒失。但是会议的结果证明,那些以为亚非国家没有人叫口令就不会协调自己 的行动的人是打错了算盘。正如苏加诺总统在开幕词中所说的,“我们之间 是有差异的,但是只要希望一致,多样化又有什么害处呢?”“我们是由比 表面上使我们分裂的东西更重要的东西联合起来的。”当然,亚非会议经历过曲折,经历过风暴,经历过令人揪心的时刻。不 论在会内还是会外,会前还是会后,始终可以感觉到有一股力量,想利用与 会国之间的分歧挑起一场争论,使会议无结果而散。
事实上,从 4 月 18 日大会开始,争论就渐渐激烈,一直到第二天下午 4 点多钟,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登台发言,紧张的气氛才突然缓和下来,凡 是参加过万隆会议的人大概都忘不了这个转折。
事情的起因是,在两天的全体会议上,有几位代表把共产主义说成是同 殖民主义一样的祸害,同时毫不留情地攻击另外一些亚非国家奉行中立主 义,因而酿成了被许多人认为会议已难于避免分裂的危机。
就在公布的全体会议临近结束的紧要关头,周恩来登上了讲台。他在说明他决定把原来准备好的讲稿散发、现在只作一个简短的补充发言以后,第 一句话就是:“中国代表团是来寻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陡然之间,人们心里悬着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全场鸦雀无声,屏息倾听。周恩来接着发挥了现在已经是人们熟知的命题: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心平气和地针对一些代表对共产主义、共产党人和中国的误解作 了解释。他说,在第二次大战后,新兴的亚非国家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 但是并不是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的。他说:“我们并不 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 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 重视彼此不同的见解。”周恩来宣布,为了不想使会议陷入争论,中国决定 不在会上提出关于台湾地区的局势和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虽然中国的 要求完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