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工厂之中,就有这家纺织厂。所以当我将他们召集到一起并宣布坏消息的时候,其中的一些人不禁流下了眼泪。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再也不愿意见到我这个人了,可见资本家也并不都如人们印象中那般冷酷无情。
不过,自他们的父亲创立Ko·,至今已过了半个世纪,如今的一切都在改变。曾经有一次,禅宗大师铃木俊龙(Shunryu Suzuki)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总结出佛家思想,在场的观众哄堂大笑,觉得这根本不可能,而铃木却应答自如,“很简单,”他答道,“万事皆更变。”推而广之,这条佛门要义同样可以用于世人。Ko·的所有者们要想顺应新形势,就必须放下他们的一些忠义信条,但这样做的同时必须深思熟虑,着眼大局并且敢于大胆尝试。
最后,他们还是关闭了这家工厂,但他们坚持要为失业的员工重新找到工作。实话说,这拖延了倒闭的进程,也造成了一些不便和额外开销,但这至少表明了Ko·家族真正地讲求信用。在这之后,我继续为Ko·做了一段时间的咨询工作。
后来再回顾这件事情,我才认识到:和商人们一样,我们也是在解决目的问题,不过当时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任务是为Ko·修改它原有的英雄主义目的,以适应新的商业形势。虽然商业上的许多其他概念也经常同目的联系起来,但没有一个能等同于目的。目的不是某种责任,也不是“使命”、“愿景”,或是“价值标准”―至少你不能将目的同它们归结为一类。目的并非是采取某项行动的原因,更不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具,同样,目的也不是品牌的象征或某种约束力(例如规章制度)的代表。
目的与这些概念都不一样,因为目的归根结底是对行动的召唤,但为了让目的更加明确,更能发挥其召唤力,在企业严肃对待目的问题的同时,也应该理解那些易与目的相混淆的概念。
对于许多公司来说,他们首先要做的是:将目的同利润最大化这个最有影响力的概念区分开来。
目的与利润
经济学家如米尔顿·弗里德曼一直持这种观点:利润最大化应当是企业的目的。1任何一家公司都要靠赚取利润来生存发展,但谋取利润最大化无法成为一项道德责任。
支持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唯一要务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认为利润最大化必将带来快乐的最大化,最后人们能皆大欢喜。这当然是好事,问题是利润最大化并不一定能产生最多的快乐,而且,如果人们真正以追求快乐为目标,利润最大化充其量只能算一条务实之策,而无法作为道德责任。
第二种说法认为由于公司董事对持股者所负有的法律信托责任,利润最大化应当是公司唯一的职责。这种情况只限于美国,而在英国和其他国家,公司的董事总体来说对所持股公司负有更大的信托责任。即便如此,这些国家也普遍认为管理者有义务尽可能赚取利润。这种观点同样难以立足,虽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确是董事们的义务,但我们绝对不应该把它看成是唯一要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目的与管理和长远考虑
关注企业管理的人认为:企业的目的自然应该是为满足股东或顾客的需求而服务。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正是依照这种模式来运营的。短期内,一位公司管理者必须同时满足消费者、员工、股东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否则他将不能胜任,甚至官司缠身。
有些公司不拘泥于这些眼前利益,转为用长远的目光来看待问题:如果我们欺骗顾客、压榨员工、利用公众,到最后只会自食其果。再看看光明大道:如果善待股东,我们自然会得到员工和顾客的信任,公众也会因此而尊重我们。这样,我们能建立起和谐的业务关系,公司也同时增添了一项无形资产。
然而,长远打算仍然不同于目的,但它也许能反映出公司的目的。要说明目的之于长远考虑的例子,我们可以看一个经典的案例,发生在强生公司旗下的泰诺止疼药事件。1982年,由于有些地方售出的药品包装说明出现了错误,误导了一些人过量服用该药而造成死亡。这明显不是强生公司的过错,而且问题只发生在为数很少的几个药店,但是强生仍决定撤下所有该药品。几个月之后,当泰诺再度上市时换上了防改动包装。短期之内,强生确实遭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华尔街人士们甚至认为泰诺这一品牌会因此消失,但强生却坚信(事实证明他们的信念是正确的):从长远看,收回药品这一决定将为公司谋取最大利润,这不仅会使公司的实力增强,而且会使人们更加坚信―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